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鼠疫

预防控制鼠疫科普知识

时间 : 2009-11-29 07:26:43 来源:www.anquan.com.cn

[摘要]

预防控制鼠疫科普知识



预防控制鼠疫科普知识

作者:安全文化网文章来源:安全文化网点击数:更新时间:2009-8-6

  一、鼠疫是一种什么病?

  鼠疫是鼠传给人类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在国际检疫中被列为第1号法定的传染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列为甲类传染病。

  鼠疫本来是啮齿动物的传染病,当鼠间流行鼠疫时,就会出现大批的病鼠和死鼠,鼠死以后,它身上吸有鼠疫菌血液的跳蚤离开死鼠,找到活的动物吸血就发生传染。如果叮咬了人,人就会染上鼠疫病。

  二、鼠疫的传染源有哪些?

  人间鼠疫的传染源,一是染疫地动物;二是鼠疫病人。

  作为传染病的染疫动物主要是啮齿动物,如褐家鼠和黄胸鼠等,是家鼠鼠疫疫源地内,人间发生腺鼠疫流行的主要传染源。

  鼠疫病人特别是肺鼠疫患者,可通过飞沫向外排菌,引起肺鼠疫流行;腺鼠疫或其它型病人出现菌血症时,也可通过媒介昆虫的作用,成为腺鼠疫的传染源。

  三、鼠疫可通过哪些途径传播给人?

  鼠疫菌可通过以下途径传播给人:

  (1)媒介昆虫:主要是通过染疫跳蚤的叮咬,其它吸血虫媒,如硬蜱、臭虫、虱子等,在自然条件下也可以携带鼠疫菌。

  (2)直接接触:人与感染鼠疫的动物(包括家畜)、媒介昆虫、鼠疫患者及其尸体,带菌分泌物和排泄物和排泄物直接接触皆可引起感染。人们猎取或剥食旱獭是常见的直接接触感染途径之一。

  (3)飞沫:续发或原发性肺鼠疫病人可以通过呼吸、谈话、咳嗽、打喷嚏等借助飞沫经呼吸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鼠疫,并迅速造成肺鼠疫大流行;在剥制染疫动物过程中,由于飞沫四溅并可通过呼吸道引起直接感染。

  四、鼠疫病的哪些型和主要临床表现?

  鼠疫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至3天,曾接受预防注射者,则潜伏期延长至9至12天;机体抵抗力弱,而病菌毒力特强者,潜伏期可缩短至数小时。临床上主要有轻型、腺型、肺型及败血型等类型,除轻型外,初期的全身中毒症状大致相似。

  全身中毒症状:起病急,以畏寒或者寒战发热等开始,体温迅速上升至39度至40度,头痛及四肢疼痛剧烈,有时有恶心、呕吐等,病人意识迅速模糊,表情惊惶,言语含糊,颜面和眼结膜极度充血,步态蹒跚如酒醉状。此时病人极度衰竭,脉博与呼吸加速,脉律不规则,血压下降,肝脾肿大。有时皮肤、粘膜出现瘀血或皮下出血,鼻出血、尿血、胃肠道出血等。

  五、患了鼠疫病如何进行治疗?

  1、特效疗法:应尽早开始、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磺胺嘧啶等均有良好疗效;对严重病人联合应用为宜。

  2、一般疗法:患者应严密隔离,绝对卧床休息,予以良好护理和易消化食物,供应充分体液。

  3、局部治疗:对腺鼠疫的淋巴结肿,急性期应尽量避免挤弄,可用热敷处理。

  六、接触鼠疫病人后怎么办?

  接触鼠疫病人的人员,可服药预防。成人服四环素,每天3次,每次0.5g,连服7天。磺胺首次2g,其后4至6小时服1g,连服5天。

(安全文化网)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预防控制鼠疫科普...”相似的文章

更多>>

鼠疫疾病

1.常规检查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减少则因出血程度而异,血小板可减少,肠炎型者可有血样或黏液血便。 2.细菌的分离和鉴别 取血,脓,痰,脑脊液,淋巴结穿刺液等材料送检,一般检查程序...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