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丝虫病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

时间 : 2009-11-29 18:50:47 来源:www.zjams.com.cn

[摘要]

中国阻断淋巴丝虫病的策略和技术措施的研究获奖时间:2000年
获奖奖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参加)、杜邦科技创新奖(参加)
获奖人员:邓珊珊(第十三完成人)
主要内容:
1、确立以消灭传染源为主导的丝虫病防治策略20世记60年代初,在对我国丝虫病进行大量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丝虫病病原生物学的特点,提出防治丝虫病应采取以消灭传染源为主、重点突破的原则。经过现场比较研究和扩大防治实践,于70年代确立了我国防治丝虫病以消灭传染源为主导的策略。
2、制订安全、易行、效果好的乙胺嗪药盐普服防治方案乙胺嗪是抗淋巴丝虫的首选药物,它的缺点是在杀灭丝虫过程中引起人体的过敏反应比较普遍,致使其可接受性受到影响,也给基层开展防治工作带来困难。在70年代初开始进行乙胺嗪掺拌食盐普服防治丝虫病的现场研究。在证明治疗反应少,效果好、安全、易行以后,经过扩大应用和不断探索,制订出0.3%乙胺嗪药盐普服的防治方案。为实施消灭传染源为主导的防治策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加快了防治丝虫病的步伐。
3、揭示防治后期丝虫病传播规律,提出阻断丝虫病传播指征80年代,通过在现场对丝虫病传播动力学和传播阈值的研究,揭示了防治后期的丝虫病传播规律,发现残存的微丝蚴血症者大多为低密度微丝蚴血症者,可于数年内陆续转阴,在未转阴前虽然仍可使蚊媒感染,但感染率和感染度都相当低,已不足以形成丝虫病传播,说明丝虫病可以被消灭。根据丝虫病传播阈值的研究结果,修订的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以行政村为单位,经过防治,人群微丝蚴率降至l%以下可作为阻断丝虫病传播指征,这时可以停止干预措施,通过系统监测达到消灭丝虫病。
4、建立纵、横向相结合的主动监测系统监测系统包括纵向监测、横向监测和流动人口监测3个部分,有病原学、蚊媒和血清学3种监测方法,根据要求分别选用。
5、制订我国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以及与之相应的技术指标,以指导实现全国分阶段达到基本消灭(阻断传播)和消灭丝虫病的目标。
以上几项已被WHO有关的文件和技术方案借鉴与采纳。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相似的文章

更多>>

丝虫病疾病

(一)实验室检查 1.白细胞总数和分类 白细胞总数在10~20×109/L之间,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高。 2.病原诊断指从外周血液、乳糜尿、抽出液中查微丝蚴和成虫。 (1)血检微丝蚴:为确诊丝虫病主要依据。由于微丝...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