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铊中毒

南京晨报

时间 : 2009-11-29 22:20:19 来源:www.xhby.net

[摘要]

江苏 江苏新闻 国内新闻 新华报业网 南京娱乐

矿大铊中毒案主犯因抑郁被免刑律师呼吁:《精神卫生法》应尽快出台保护抑郁症患者
2008-10-1106:50:59晨报讯(记者冒群)“我要上诉,我儿子有病啊!”获悉杀死同性恋人的儿子刘某被南京市中院判处死刑后,刘某的母亲哭得声嘶力竭。
而在另一案例中,中国矿业大学铊中毒案主犯常宇庆最终被鉴定为精神极度抑郁,无刑事责任能力。常宇庆被江苏检方免于起诉……
在第十七个“世界精神卫生日”来临之际,江苏法德律师事务所主任、铊中毒案中常宇庆的辩护律师黎民昨日通过晨报呼吁,中国酝酿近20年《精神卫生法》应尽早出台,加强对精神病人、特别是忧郁症患者的保护。
同性恋死刑犯精神抑郁仍被判死刑
临刑前,被以故意杀人罪核准死刑的同性恋杀人犯刘某,第一次要了一根烟,抽了一口后30多岁的刘某孩子般地痛哭流涕:“妈,我对不起你了。知道他要结婚,我跟死了一样……”
刘某归案后告诉律师,他知道自己7年的地下同性恋情人小刘11月23日登记结婚,12月15日举办婚礼后,内心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惧和不安。“我想摆脱这种恐惧和不安。”刘某称,为摆脱这种不安和恐惧,案发当天,他准备和小刘再谈一谈。就是那天他捅死了同性恋情人小刘。“我儿子精神有毛病,请给他留条命。”去年8月18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刘某死刑。判决下来后,刘某的家人提出上诉,认为儿子是为情所困,在精神极度抑郁下作的案。
但司法鉴定显示:刘某虽一度精神忧郁,但作案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及江苏省高院核准,刘某被执行死刑。
铊中毒案主犯鉴定精神抑郁被免刑
“国外早就有《精神卫生法》,对包括抑郁症患者在内的精神病患者有着特殊的保护。”著名的中国矿业大学铊中毒案辩护律师、江苏法德永衡律师事务所主任黎民表示,铊中毒案主犯、作案时年仅19岁的常宇庆在被逮捕后,他的家人向检方公开了儿子曾在留学期间患精神抑郁的病史。经二次鉴定,常宇庆患精神抑郁症,作案时没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随后,江苏检方对常宇庆作出不起诉决定。
铊中毒案发生后,常宇庆患精神抑郁症的消息在矿大校园传开。这时,常宇庆的同学们才恍然想起这个孤癖的男孩在校园里的种种怪异表现。
司法统计
抑郁症患者杀人仅次于神经分裂
刘某的辩护律师、江苏法德永衡律师事务所倪菁华昨日对记者说,“刘某和同性恋人小刘的关系不被家人认同,一旦分开,他们双方更加痛苦,两难的选择,加重了他们的精神负担。”
“正是这种极度不正常的状态,才导致了刘某悲剧的发生。拿刘某的话来说:‘这就是一种解脱’。”倪律师表示,假如社会对同性恋者再宽容一些,有关法律再健全些,特别是中国《精神卫生法》可以尽早出台,对精神病人特别是忧郁症患者保护及时,刘某的悲剧是可以避免发生的。
此外,记者昨日从《第十届全国司法精神病学术会议》的年会论文集中了解到,2002-2006年的6000多例抑郁症犯罪案件中,九成以上的女性罪犯杀害自己的子女,而近七成男性罪犯则杀害了配偶或伴侣。目前抑郁状态暴力行为排在同期精神病暴力案件第二位,仅次于神经分裂。一般杀人案中,抑郁症患者犯罪占到16.8%-23%。
江苏法德永衡律师事务所主任黎民表示,我国精神卫生立法明显滞后,虽然一些相关法律法规,如刑法、民事诉讼法、残疾人保障法、精神药品管理规定等,其中都有和精神卫生管理相关的内容,但全面、专业的精神卫生法迟迟未能出台。黎律师呼吁,中国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酝酿的《精神卫生法》应尽早出台,加强对精神病人、特别是忧郁症患者的保护,以减少悲剧发生。
铊中毒案回顾
2007年5月31日中国矿业大学3名大学生中毒
2007年6月1日3人同时出现胸闷呕吐等症状
2007年6月10日确诊三人均为铊中毒
2007年6月10日晚徐州市公安局接到报警
2007年6月12日下午专案组将犯罪嫌疑人常宇庆抓获
2007年8月5日经初次鉴定,常宇庆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后,常宇庆被江苏检察机关以涉嫌投放危险物质罪批准逮捕
常宇庆被捕后,家人向检方公开了儿子曾在留学期间患精神抑郁的病史
随后,经过二次鉴定,常宇庆患精神抑郁症,作案时没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江苏检方对常宇庆作出不起诉决定。
受害者:铊中毒的3名大学生是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材料工程系大一学生,3人是同班同学。
投毒者:常宇庆及中毒的3名大学生均为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学生。常宇庆性格内向,平时同学关系比较紧张,经常怀疑同学对其另眼相待。
年轻人成精神障碍发病主要群体
我省选两市设立心理援助热线
晨报讯(通讯员岳超记者华琳月刘海琴)昨天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同享奥运精神,共促身心健康”。
昨天上午,记者从南京脑科医院举办的大型义诊活动上了解到,近年来,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和白领成为精神障碍的主要人群,其中有不少大学生独自一人请假到医院咨询心理方面的问题。
小女孩不知委屈在哪
“睡觉老是做梦,做很多梦,还经常听到刺耳的吱吱声。”一位女生痛苦地向医生描述着。据了解,该女生今年上大三,是专程从江宁校区赶来的。性格好强的她,从上高中起就立志考一所名牌大学,第一年落榜后再次复考同样没能如愿。从此心情极度悲观,她整天感到很压抑,心里总有放不下来了的感觉,也没有办法与人正常交往,成天觉得自己很委屈,但却不知道委屈在哪儿。因为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这位女生一直心存芥蒂,近一年来,她发展成了严重抑郁症,并伴有幻听症。
南京脑科医院精神心理科老专家,75岁的张心保主任告诉记者,这种患者近年来非常普遍,属于典型的认知缺陷症,这类人的性格非常要强,对什么事情都很认真的,越是这样,他花费的精力就越多,达不到目的就引起反感、焦虑、睡眠不好等,从而出现心理问题。
我省将在两个市试点设心理援助热线
昨天,省卫生厅副厅长胡晓抒做客《中国江苏网上直播》时表示,我省今年将选择两个市作为心理援助热线建设试点,设置心理专线,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便捷、专业的心理卫生服务。
胡晓抒还表示,全省13个市均已经开通“12320”公共卫生公益电话,在此基础上,以市为单位规划建设“心理援助专线”;将当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已经开设的心理咨询等热线作为“心理援助热线”,纳入“12320”公共卫生公益电话管理。
□相关新闻
“神经病”并非精神病
一直以来,老百姓都会用“神经病”来骂人,不过,昨天南京脑科医院医学心理科王春芳主任医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特别指出,通常说的“神经病”其实不是指精神病。王春芳表示,这两种疾病都是和脑子相关的,神经病是指脑子里长了瘤或是中风等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疾病,是可以通过仪器等检查查出来的,而精神病则是仪器检查查不出的功能性疾病,这两者其实是毫不相同的两种疾病,把精神病喊成神经病是由于老百姓的偏见、愚昧和认识不足导致的。
她们是心灵的守护天使
记者“世界精神卫生日”探访精神病区
晨报讯(通讯员岳超记者华琳月)昨天,在“世界精神卫生日”当天,记者走进南京脑科医院精神三科病区(女病区),探访了这个外界很陌生的地方。在这个专属于精神病人的世界里,她们可以自由活动,显得悠然自得。但是,守护她们心灵的天使们却随时可能遭受打骂,甚至还要经受病人突如其来的自杀考验。
经常是三班倒
病区走廊上,一位50多岁的女子正在一边走一边一根一根吃着巧克力棒,还有一位年轻点的则在啃着苹果。“她们都是病人?”记者好奇地问病区护士长言镜玲。“是的,在我们这的,除了医护人员就都是病人,现在是她们吃完饭休息的时间。”言镜玲解释。“我们这还有很多年轻优秀的大学生,上中学时很多都是当地的佼佼者,可是考上名牌大学后却因为压力太大住进了医院。”说到此,言镜玲很惋惜。
“很多人都会认为,精神病人是最好护理的,只要把他们看护好就行了,其实他们的护理工作要比普通病人难得多。”言镜玲告诉记者,该科目前住着52个病人,有13个护士和9个护工,但是她们都是三班倒的,所以每个护理人员工作强度都非常大。为了让每个护士对病人的情况都了如指掌,护士站小黑板上还做着只有护士才能看得懂的防红、防绿、防黄标记。“防红就是防自杀,防绿就是防逃跑,防黄就是防藏药。”言镜玲解释说。
被喷饭、被吐痰很正常
走到病区顶头,言镜玲指着一间病房告诉记者:“这是我们的重症病房。”
病房内,一位年轻的护士正给斜靠在床上的一位患者喂饭,一勺一勺,生怕弄脏病人。这是一位看上去也就三十几岁的女病人,目光有点呆滞。喂着喂着,突然“噗”的一声,女病人把一大口饭菜对着护士的脸喷去,喷得护士满脸满身都是。不仅如此,女病人还振振有词地说:“我都吃饱了,谁让你还喂的啊!”
对于这样的遭遇,这位年轻的护士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简单地把自己拾掇了一下。言镜玲无奈地说:“谁让他们都是病人呢,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有时我们的护士还会被病人一杯水从头浇到脚,或者一口痰直接吐到脸上。”作为护士长,言镜玲很心疼她的手下,但是也无能为力,只能口头上安慰几句。
护士挨打挨骂是家常便饭
工作20年的李静是该科的老护士了,昨天,当她拉起右手衣袖后,两排深深的牙齿印和几道抓痕还清晰可见。“呵呵,这也没什么,快好了。”李静不以为然地说。“在精神科病区工作这么多年,要是哪天不被病人打或骂,那就偷笑了。”
最近给李静留下这些“纪念”的,是一位22岁的年轻女孩,当天是女孩第一天被送进医院,和母亲吵个不歇,医生便建议家属先离开。谁知道女孩猛地冲到医生办公室,一拳砸向防盗窗,医护人员见状都跑过去拉住她,她却奋起反抗,一把将一位男医生的白大褂拉坏了,转头又向李静的手臂咬去。“快松开!快松开!”大家一起劝她,可是病人却死死咬着不放。“后来大概她咬累了,就松口了。”李静笑着说。
“我们必须保证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言镜玲说,为了不让家人担心,护士被病人打后,只要家人不发现,她们都不会主动说的。“说了干吗呢,只会增加家人的担心,而且可能还会不被理解。”
老病人总耍尽小把戏藏药
在精神科病区当护士,言镜玲表示,必须掌握很多技巧,有时跟病人就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我们这边的老病人,最喜欢干的一件事就是藏药,她们会把药藏在手指缝里、舌头下面、腮帮子里……”“我们坚决不能让她们得逞的。”为了避免病人藏药,每次病人吃药前,都会把药装在一次性小药杯内,然后把药直接倒在病人的嘴巴里,吃完药还要检查嘴巴、手指缝。“‘放心,放心,你放在我手里,我绝对不会藏的。’我们有位45岁的老病人,这次已经是第三次住院了,每次她都这么哄护士,但是千万不能相信她们。”言镜玲告诉记者,“对于特别喜欢藏药的病人,不但在吃药前20分钟就有专人看着,吃完后还要继续陪着她20分钟,实在不肯吃药的,还要把药研成粉混在水里给她吃。”
自杀事件随时可能发生
对于精神病人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自杀,在精神病病房内,这样的事件也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昨天上午10:00左右,病人统一都在活动室活动,一位30岁的病人,突然就喊不想活了、活不下去了,一边喊还一边把头往墙上撞。护理人员见状,飞快地过去拉住她,才避免意外的发生。
“为了避免再发生意外,我们一直派专人陪着她,连饭都是喂的。”说起日前惊心动魄的一幕,言镜玲脸上没有丝毫恐惧。这样的事在她们那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只有靠她们提高警惕,才能尽量避免。作者:/来源:南京晨报 转载请注明出处“《南京晨报》新华报业网”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南京晨报”相似的文章

更多>>

铊中毒疾病

1.尿液检查:目前公认的铊中毒的确诊方法是去患者24h的尿液,做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尿胆原增高,尿铊升高。尿内还可能出现蛋白、尿糖、血尿、管型等。 2.其他毒物检测途径:呕吐物及胃清洗液可分析出毒物。大便中可检...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