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1-29 20:16:06 来源:www.cnhan.com
汉网是武汉市唯一报业集团――《长江日报》报业集团的官方网站。涵盖集团所属《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投资时报》、《现代健康报》、《文化报》、《现代少年报》、《家长报》、《武汉商报》等多
中毒后,8岁的熊冰科必须每天喝药。记者陈亮摄
晨报讯(记者蒋立青)我省2003年以来第二例“铊中毒”事件,蹊跷地发生在一个8岁男童身上。武汉综合岩矿测试中心高级工程师夏灿昨日向记者证实此事。
此例“铊中毒”的男孩名叫熊冰科,大悟人,在汉出生,现随父母暂住汉口北湖街德望社区。 熊冰科的父亲熊百太介绍,孩子身体第一次出现异常是在2004年9月中旬,当时的症状是头部、膝关节、踝关节等部位疼痛,脱发,双腿无力无法行走。在接受了一段时间住院治疗后,情况有所好转。 可此后两年间,孩子又先后五次犯病,严重的时候头发全部脱落,甚至无法坐立。开有一间副食店的熊氏夫妇两年来花费五万余元,但一直无法确诊。 今年9月24日,熊冰科再次出现上述症状,于10月7日送诊同济医院。住院治疗期间,孩子的尿样经省疾控中心送检至武汉综合岩矿测试中心,结果显示病因是“铊中毒”。 稀有重金属铊从何而来?一个8岁的孩子怎么会因此而中毒?熊百太说,他来汉多年,与人无冤无仇,别人不会加害他。熊百太的邻居梁先生证实,熊来汉多年,人缘不错。 熊百太将怀疑点放在他过去居住地隔壁的一家废品回收站,那里不排除会有一些装化工产品的废弃容器,“孩子经常到那里捡些东西玩”。 武汉综合岩矿测试中心高级工程师夏灿对熊百太的猜测表示认同,废品回收站可能会有含有铊元素的遗留物。 夏灿介绍,武汉综合岩矿测试中心是省内惟一能做这类检测的单位,他们检测的第一例“铊中毒”事件,是2003年发生在我省鹤峰县的一次人为投毒案,先后有8名村民和干部中毒。此后几年省内未发生过此类事件。 熊百太说,目前医生建议孩子服用无毒色素“普鲁士蓝”。然而,令他忧心的是,寻遍三镇药店和化工商店,他却未能如愿。 》》》相关链接: 1995年,清华大学化学系1992级女生朱令,因“铊中毒”事件导致全身瘫痪、100%伤残、大脑迟钝。中毒原因至今不明,多怀疑被人为投毒。 今年6月1日,徐州中国矿业大学3名学生同时出现胸闷、胃疼、恶心呕吐等症状,后确诊为铊中毒。经查系3人同学投毒。 》》》小知识: 铊是一种剧毒品,青白色金属。在1993年10月1日开始执行的公共安全行业标准《剧毒物品品名表》中,与氰化物同列A类。由于铊无色无味,且易溶于水,进入人体时人们不会发觉,但0.5~1克的一次性摄入量便足以致死。急性铊中毒患者,有恶心、呕吐、腹绞痛,甚至昏迷、抽搐、休克等症状。慢性铊中毒患者,初期为全身无力、食欲减退、头晕、头痛、失眠,随后便出现手指震颤、视力减退、脱发等症状。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