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1-29 00:05:00 来源:www.pehee.com
维生素K缺乏症是由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凝血障碍性疾病。
本病发生于1周内的新生儿称为新生儿出血症,发生于婴儿期者称为迟发性维生素K依赖因数缺乏症。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出血、呕血、维生素、穿刺部位长时间出血,常合并颅内出血及肺出血而导致死亡,严重颅内出血常遗留后遗症。本病为新生儿、婴儿期常见维生素,多见于3个月以内单纯母乳喂养而母亲不吃蔬菜的小儿。起病急骤,病情严重,容易误诊。但只要对本症有足够的认识,本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一旦发病只要治疗及时,预后良好,如为严重颅内出血,预后欠佳。因此,对可能引起维生素K缺乏的维生素,维生素母亲及小儿应预防性用维生素K。
临床表现
1.多见于生后4-8周的母乳喂养儿。2.主要表现为严重的出血倾向,可见皮肤紫癜、粘膜出血,注射部位出血不止,常有呕血、便血。3.可有出血性维生素。4.半数患儿发生颅内出血,则出现烦躁、高声尖叫、频繁呕吐、反复抽搐,重者维生素、呼吸不规则,严重时形成维生素。
诊断依据
1.3个月以内单纯母乳喂养儿。2.起病急骤,全身广泛出血倾向,不同程度贫血,严重者伴颅内出血临床表现。3.血小板计数多正常,凝血时间及凝血梅元时间延长,血中维生素K含量减低。4.经维生素K治疗数小时或24小时后出血倾向明显好转。
治疗原则
1.加强护理,保持安静,维持通气。2.止血、纠正贫血。3.对症止惊,降颅压。4.颅内出血严重者可手术清除血肿。5.恢复脑功能。6.后遗症治疗。
用药原则
1.轻症维生素K缺乏症病例补充维生素K及输血为主。2.维生素K缺乏合并颅内出血急性期以止血、输血、维生素支援疗法、对症处理治疗。3.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以营养脑细胞为主,加强功能锻炼。
辅助维生素
1.对典型维生素K缺乏症患儿检查专案以检查框限“A”为主。2.对不典型及诊断不明要与先天性凝血因数缺乏性疾病及颅内感染鉴别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B”或“C”。
疗效评价
1.治愈:(1)出血停止3天以上,神经维生素及体征消失。(2)神志清楚,呼吸、脉搏、吸吮力正常,无后遗症。2.好转:(1)出血症状停止不足3天,神经症状及体征未完全消失。(2)虽无颅高压现象,但神志尚未完全清楚,吸吮力弱或正常,维生素现象未完全恢复或遗留有后遗症。3.未愈:(1)全身仍有出血倾向,神经症状及体征未消失。(2)有颅高压表现,神志不清,吸吮力弱或消失,仍有瘫痪或严重后遗症。
维生素提示
维生素K缺乏,易导致新生儿低凝血醇原血症。肝脏合成凝血因数需维生素K参与,而人体所需维生素K一方面来源于维生素,另一方面由肠道细菌合成。如果孕妇及小儿因疾病而使用抗凝药、大量维生素时,或单纯母乳喂养而母亲少食含维生素K丰富食物,或双胎、早产及患有慢性肝胆疾病小儿,则易导致维生素K缺乏。因此,哺乳期母亲应多食含维生素K丰富食物,如猪肝、黄豆、菠菜、卷心菜、紫花苜蓿等。而对有用上述药物的孕妇及小儿、双胎、维生素、患有肝炎、维生素的小儿则应预防性给予维生素K。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