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1-29 01:25:07 来源:www.med66.com
先天性胆道闭锁(congenitalbiliaryatresia)是由于先天性胆道发育障碍引起的胆道梗阻,是新生儿期长时间梗阻性黄疸的常见原因。病变可累及整个胆道,也可累及肝内或肝外的部分胆管,其中以肝外胆管闭锁常见,占85%-90%.发病率女性较男性高。
病因病因尚未完全了解,主要有两种学说:
一、先天性发育畸形学说胚胎第5~10周时,原始胆管已形成,后为增殖的上皮细胞填塞,随后上皮细胞发生翁空泡化并相互融合贯通形成胆道系统。若胚胎期2-3个月时,因发育紊乱或停顿,导致胆道空泡化不全或无空泡化,则形成胆道部分或全部闭锁。胆道闭锁常合并下腔静脉缺如、门静脉异位、内脏异位畸形等。有人认为本病异常与染色体异常有关。
二、病毒感染学说有学者支持说该病是获得性疾病。胚胎后期或出生早期患病毒性感染,引起胆管上皮损毁、胆管周围炎及纤维性变等而引起胆道部分或完全闭锁。还有认为系新生儿肝炎波及肝外胆管而导致胆道闭锁。此外,有提出本病与自身免疫、胆管缺血有关。还有人发现胆道闭锁与硬化性胆管炎有相似的炎症过程。
病理改变胆道先天性发育畸形多数为胆道闭锁,少数表现为狭窄。胆道闭锁引起的梗阻性黄疸,可致肝细胞损害,肝脏因淤胆而显著肿大、变硬,呈暗绿或褐绿色,肝功能异常。若胆道梗阻继续发展,可引起胆汁性肝硬化,晚期为不可逆性改变。
大体类型主要为三型:
Ⅰ型:完全性胆道闭锁;Ⅱ型:近端胆管闭锁,远端胆管通畅;Ⅲ型:近端胆管通畅,远端胆管纤维化。
临床表现
一、黄疸胆道闭锁的新生儿出生时多数末发现异常,胎粪正常色泽,在生理黄疸期并无黄疸加剧表现,症状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显露,常在出生3~4周时,家长才发现婴儿皮肤偏黄,色泽发暗,并日见加深,极期皮肤呈黄绿色或灰绿色,同时巩膜发黄,泪液变黄,皮肤搔痒而烦躁;大便变淡,渐趋白色,如油灰样,晚期大便又略带黄色,大便外面黄,中间白,此乃肠壁胆红素渗入之故;尿色如红茶样;体检腹部膨隆,肝脏肿大、变硬,脾大、腹壁静脉显露等。
二、营养不良及肝脾肿大起初病婴吃奶正常,精神尚好,肝功能正常,2-3个月以后即可发展为胆汁性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挣,出现一系列症状如食欲差,反应迟钝及出血倾向、维生素A、D、E、K缺乏症状、易感染、低血浆蛋白性水肿、腹水等。未治的婴儿,1周岁前,或因食道静脉曲张大出血死亡,或因肝昏迷或脓毒血症而夭折。
出生后1-2个月内出现持续性黄疸、陶土样大便,伴肝肿大者应怀疑本病。以下有助于诊断:
1、黄疸超过3-4周仍呈进行性加重,对利胆药物治疗无效;对苯巴比妥和激素治疗试验无反应;化验可见血清胆红素持续性增高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肝功能先为正常,以后转氨酶逐渐增高。
2、十二指肠引流液内无胆汁。
3、B超检查显示肝外胆管和胆囊发育不良或缺如。
4、99mTc-EHIDA扫描肠内无核素显示。
5、ERCP、MRCP.有关报道MRCP的正确诊断率为87%-90%,并能显示胆管闭锁的长度。
治疗主要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时日龄的掌握是治疗成功的重要关键之一,凡淤胆超过12~13周,胆汁性肝硬变已极严重,即使是可手术型的胆道闭锁,因整个机体情况很差,已不能耐受手术的损伤,预后恶劣,故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手术时日龄不足60天者疗效较好。黄疸消退率在生后40天内手术者达90%,生后70天内手术者为50%,超过120天手术者低于30%.一、手术方式的选择1、尚有部分肝外胆管通畅,胆囊大小正常者,可用胆囊或肝外胆管与空肠性Roux-en-Y型吻合。
2、肝外胆管完全闭锁,肝内仍有胆管腔者可采用Kasai肝门空肠吻合术。方法是在肝十二指肠韧带上方做一横切口,分离肝右动脉、门静脉前方之纤维组织束直达肝门处并切断,将空肠与肝门处纤维束行Roux-en-Y型吻合,以期有通畅的胆管排出胆汁。为防止术后胆道逆行感染,可在废用空肠袢上加作一Y行吻合,末端在腹壁上在造口。
3、肝移植:适用于肝内肝外胆道完全闭锁、已发生肝硬化和施行Kasai手术后无效的病人。胆道闭锁是儿童肝移植的主要适应症。
二、围手术期处理术前准备要充分,宜3-5天内完成。重点是改善营养状态和肝功能,控制感染和纠正出血倾向。术后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防治水、电解质代谢和酸碱平衡紊乱,加强支持和营养治疗。使用广谱抗生素防治感染,及时发现和治疗各种并发症。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