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1-28 10:26:30 来源:www.hsdcw.com
“一失足成千古恨”,糖尿病患者因缺乏有关糖尿病足的知识而导致最终的截肢(失足),造成终生遗憾(千古恨)的病例并不少见。因此很有必要就此方面加强教育,做“足”预防措施,才能避免“失足”。糖尿病“烂脚”,医学术语叫“糖尿病足”,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人常见的慢性致残性并发症。调查表明,糖尿病足发病率可达10%,而其中有5%-10%需要截肢,占所有非创伤性截肢的50%以上。糖尿病足的发生是缺血、神经病变和感染三个因素共同作用所致:(1)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易发生动脉硬化、狭窄等病变而导致缺血;(2)可因下肢末梢神经病变出现感觉迟钝而不能及时发现足的破溃;(3)糖尿病皮肤出现特异变化,如皮脂腺缺乏、皮肤干燥无汗使皮肤抵抗能力下降而易出现感染。上述三种病变同时出现在足部,“糖尿病足”就发生了,并最终可能导致截肢。糖尿病足大多发生在病程五年以上患者,男性多见,常见的诱发因素有穿鞋过紧、足趾挤压伤、泡脚烫伤、足癣、小创伤感染、皮肤水疱、动脉血栓、鸡眼、胼胝、修脚外伤、足畸形等。糖尿病足的主要症状是下肢疼痛及皮肤溃烂,从轻到重可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下肢休息痛和足部坏疽。病变早期,体检可发现下肢供血不足的表现,如抬高下肢时足部皮肤苍白,下肢下垂时又呈紫红色。足部发凉,足背动脉搏动减弱以至消失。所谓间歇性跛行,就是病人有时走着走着突然感到下肢疼痛难忍,以至不得不一瘸一跛地走路,或者干脆就不能行走,这是下肢缺血的早期表现。休息痛则是下肢血管病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行走时下肢供血不足,而休息时下肢也因缺血而疼痛,严重时患者可彻夜难眠。病情再进一步发展,下肢特别是脚上可出现坏疽,创口久不能愈,按坏疽部位局部表现的不同,坏疽可分为湿性、干性和混合性三种。坏疽严重者不得不接受截肢而致残。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