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方法

时间 : 2009-11-28 00:57:59 来源:www.xybnet.com

[摘要]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方法包括:一般疗法、肾上腺皮质激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点、输新鲜血或血小板、免疫抑制剂、脾切除疗法及其它药物治疗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出血性疾病,血液病资讯网

[推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方法荐★★★【字体:小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方法关键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治疗作者:jingzhe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2009-2-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方法
1、一般疗法: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出血不重或在缓解期均不需特殊治疗,但应避免外伤,预防感染,有时轻微呼吸道感染即可引起严重复发。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主要于发病1~2周内出血较重,因此发病初期,应减少活动,避免创伤,尤其是头部外伤,重度者卧床休息。应积极预防及控制感染,阿司匹林可致出血,亦须避免。给予足量液体和易消化饮食,避免鼻腔粘膜损伤。为减少出血倾向,常给大量维生素c及p。局部出血者压迫止血。一般病例不需给以特殊治疗。若出血严重或疑有颅内出血者,应积极采取各种止血措施。对出血严重或久治不愈者应进行如下特殊疗法。
2、肾上腺皮质激素:一般认为激素的疗效系由于:①降低毛细胞细血管通透性,减少出血倾向;②减低免疫反应,并可减少paigg的产生及抑制脾脏单核巨噬细胞对附有抗体血小板的吞噬作用。故在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早期应用大量激素后,出血现象可较快好转。目前仍主张在发病1个月内(特别是2周内)病情为中度以上或发病时间虽长,但病情属重度以上的病人应给予激素治疗。用药原则是早期、大量、短程。一般用强的松60mg/m2・d(2mg/kg・d)分2~3次或清晨一次口服。若出血严重,强的松可用至120mg/m2・d口服或用氢化可的松400mg/m2・d或氟美松10~15mg/m2・d静脉点滴,待出血好转即改为强的松60mg/m2・d。一般用药3周左右,最长不超过4周,逐渐减量至停药。
3、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点:对重度以上出血病儿,亦可静脉点滴输入大剂量精制丙种球蛋白(igg),约0.4g/kg・d,连用5天。约70%~80%的病人可提高血小板计数,特别对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有暂代切脾手术的倾向。但此种精制品费用昂贵,一时不易推广。
4、输新鲜血或血小板:仅可作为严重出血时的紧急治疗。因患者血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输入的血可很快破坏,寿命短暂(几分钟至几小时)。故输血或血小板不能有效提高血小板数。但有人认为输入血小板后可迅速降低毛细血管脆性,而减轻出血倾向。
5、免疫抑制剂:激素治疗无效者尚可试用:①长春新碱每次1.5~2mg/m2(最大剂量2mg/次)静脉注射每周一次;或每次0.5~1mg/m2加生理盐水250ml缓慢静脉滴注,连用4~6周为1疗程。用药后血小板可见上升,但多数病人停药后又下降,仅少数可长期缓解。因疗效短暂,故较适用于手术前准备。②环磷酰胺2~3mg/kg・d口服或每次300~600mg/m2静脉注射,每周1次。有效时多在2~6周,如8周无效可停药。有效者可继续用药4~6周。③硫唑嘌呤1~3mg/kg・d,一般一个月后方可显效。这些免疫抑制剂可与皮质激素合用。
6、脾切除疗法:脾切除对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缓解率为70%~75%。但应严重掌握手术指征,尽可能推迟切脾时间。
7、其它药物:近年来国内外试用炔羟雄烯异恶唑(达那唑danazol,dnz),这一非男性化人工合成雄激素,治疗顽固性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即刻效果尚好,维持效果时间较短,故对准备切脾手术而需血小板暂时上升者有一定价值。其作用现认为可调整t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从而降低抗体的产生,并可减少巨噬细胞对血小板的消除。

文章录入:jingzhe责任编辑:jingzhe上一篇文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下一篇文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的主要表现【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相似的文章

更多>>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疾病

1.血象 出血不重者多无红,白细胞的改变,偶见异常淋巴细胞,提示由于病毒感染所致,急性出血时期或反复多次出血之后,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常减少,白细胞增高,网织红细胞于大出血后可增多,周围血中最主要的是改变是...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