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铁中毒

铁中毒

时间 : 2009-11-28 22:21:59 来源:www.runshengtang.com.cn

[摘要]

【概述】铁中毒(iron poisoning)并不少见,大多是由于误食过量硫酸亚铁所致。幼婴可因内服硫酸亚铁40mg~1.5g发生严重中毒,甚至死亡;较大小儿有因误服10~15粒糖衣亚铁丸(每丸0.3g)中毒致死。也有因食铁锅里煮的酸

站内所有文章由润生堂五世中医门诊整理并发布,涉及到的版权问题属原作者所有。如发现有侵权现象,请与站长联系,将在3个工作日内做出相应的处理并答复。网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就医请遵照医生诊断。

【概述】铁中毒(ironpoisoning)并不少见,大多是由于误食过量硫酸亚铁所致。幼婴可因内服硫酸亚铁40mg~1.5g发生严重中毒,甚至死亡;较大小儿有因误服10~15粒糖衣亚铁丸(每丸0.3g)中毒致死。也有因食铁锅里煮的酸性水果而引起铁中毒。注射铁制剂过量可以发生严重中毒。【临床表现】误服大量铁剂,发生铁中毒的过程可以分为五期:①在误食铁剂30分钟后到2小时,由于铁对胃肠粘膜的刺激作用,发生局部坏死和出血,导致出血性胃肠炎。临床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呕血、血性粪便,并可发生严重低血压、休克和昏迷。此期约可持续4~6小时。②继后2~6小时为无症状期,病人表面现象较好。此时铁聚集于线粒体和各器官中。③在内服大量铁剂约12小时以后,由于铁剂导致细胞损伤,因而发生低血糖和代谢性酸中毒,同时可有发热、白细胞增多和昏迷等,患儿出现迟发性休克。此时血清铁可高达89.5μmol/L(500μg/dl)以上。④内服铁剂2~4天后发生肝、肾损害,出现肝大、黄疸、肝功能异常以至肝衰竭,血尿,尿中有蛋白及管型。⑤食入铁剂2~4周以后常因瘢痕形成而残存幽门狭窄。若长期内服大量铁剂,可能引起肺、肝、肾、心、胰等处的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并可导致栓塞性病变和纤维变性。【治疗说明】对误服大量铁剂的病儿给服大量生蛋清、牛奶等,促使形成铁蛋白复合物,并用吐根糖浆等催吐,继以2~5%碳酸氢钠溶液洗胃,洗毕留置部分于胃中,使铁盐转变成不溶解的碳酸亚铁,并可口服盐类泻药导泻。若误服时间超过30分钟,则不宜催吐,防止被铁剂腐蚀的胃粘膜发生穿孔。胃有出血时,应停止洗胃或每次用少量液体反复灌洗。洗胃后仍有大量铁剂存在胃内,则应考虑做胃切开术以移去铁丸。严重中毒时,采用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换血能使血浆铁减少,婴幼儿可酌情应用。去铁敏可络合铁离子成为无毒的络合物经尿排出,一般每次用20mg/kg,肌注,每4小时1次。如系重症中毒,可每次用40mg/kg,缓慢静滴,4小时滴完,6小时后可重复1次,以后改为每次20mg/kg,每12小时静滴1次,直至尿色正常为止。如尿液仍为桔红色或红褐色,表示尚有去铁敏和铁离子络合物存在,则可继续用药。亦可按每次90mg/kg,加入5%葡萄糖溶液150~200ml中,在6小时以上静滴完毕。如尿色尚未正常,可续用同量1次,在12小时以上滴完。如病情尚未好转,仍可重复应用。去铁敏静滴或静注速度勿超过每小时15mg/kg。每日总量不超过300mg/kg,成人及年长儿每日总量勿超过5g,以免发生烦躁不安、低血压、惊厥等副作用,无尿及肾脏病患者禁用。促排灵、依地酸二钠钙能增加铁的排泄,可以酌用(用法见铅中毒)。二巯基丙醇在体内与铁形成毒性更大的铁盐,不宜应用。静脉补液可纠正脱水、酸中毒,促进毒物排泄,维持血压。必要时输血或血浆等。在铁中毒过程中,须注意积极防治休克。其他为对症治疗。

润生堂五世中医门诊刘医生始终本着:做药就是做人,良材良心做良药的理念治疗各科疾病。擅长治疗中医内科,妇科,疑难杂病。对男科不育(精子成活率低、活力差、密度小、不液化)、前列腺炎、精索静脉曲张、阳痿早泄、妇科不孕、月经不调、习惯性流产、孕后无胎心搏动、乳腺增生、盆腔积液、卵巢囊肿、心肌炎、肾炎、慢性肠炎、过敏性紫癜、再障、白塞氏病的治疗有多年的治疗和独到之处。

治疗:根据患者提供的症状和检查结果,采用中医中药辨证论治,结合经验方剂,随症加减,灵活运用。

治疗或咨询请致电:13066095541QQ:491825997详情请登陆:www.runshengtang.com.cn参考就诊指南

就诊地址:山东莒县青年南路16号(万德福超市南80米路西)润生堂五世中医门诊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铁中毒 ”相似的文章

更多>>

铁中毒疾病

铁中毒检查包括以下检查项目: 心电图、血液检查、血液电解质检查、血液生化六项检查、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 血液生化六项检查是对人体血液状况进行初步的检查,包括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尿素氮,血清葡...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