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突发性耳聋

耳聋,突发性耳聋

时间 : 2009-11-28 08:03:57 来源:www.fx120.net

[摘要]

突发性耳聋为突然发生的感觉神经性耳聋,其原因不明。此病多伴有耳鸣,40%的病人可有眩晕症状。多为单例发病,双例发生者约占4%~7%,约有80%的病人听力可以恢复。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病因及危险因素

多种疾病可引起突发性耳聋,但有明确病因病理者不应届于此类。其可能的病因有如下几方面。

1.病毒感染

很多学者注意到腮腺炎病毒对本病的诱发作用,其他如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也与本病有联系。

2.血管因素

如内听动脉痉挛或栓塞,可使供给内耳的营养发生障碍而导致发病。

3.蜗窗膜破裂

蜗窗膜破裂,外淋巴液自蜗窗流出,导致突发性聋。引起蜗窗膜破裂的原因可能为迷路内压在咳嗽、喷嚏、弯腰低头、捏鼻鼓气时增高。有人推测也可能有前庭膜破裂。

症状表现

病人突然发生单侧耳聋,伴有耳鸣、耳内闷塞感,约半数病人伴有眩晕、恶心及呕吐症状。

检查可见鼓膜像正常,咽鼓管功能正常。伴有眩晕者可见自发性眼震,前庭功能检查这部分病人可见异常。听力检查为感觉神经性耳聋,所力曲线可表现为四型。即低频型、平坦型、高频型及全聋。重振试验阳性。音衰试验阴性。听觉脑干诱发电位、CT、磁共振检查可排除蜗后病变。

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所力损失为感觉神经性,且为一次性听力下降,不论治疗与否,可以逐渐恢复或完全不变,应特别警惕蜗后病变。梅尼埃病之听力损失为波动性,发作时听力下降,缓解时可以恢复,再次发作听力可出现相同变化,常可出现反复。

治疗方法

目前对突发性聋尚无特效治疗,但仍应及早治疗。临床上多采用血管扩张剂来改善内耳循环,或伍用神经营养剂及皮质类固醇类药物的综合治疗措施。抗凝剂的应用,要在用药前了解病人是否有出血倾向;并随时检测凝血时间(以不超过30S为限)。卧床休息、通畅大便、防止喷嚏、治愈咳嗽;有助于突发性聋的治愈。

1.6%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有减轻红细胞凝集、减低血液粘度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2.654-2注射液10mg~20mg,加入500ml生理盐水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

3.泛影葡胺可以弥补破坏了的耳蜗血管屏障的膜孔,使耳蜗电位恢复正常,达到恢复听力的目的。它与血管扩张剂同用,能得到良好疗效。先以1ml静脉注射,观察有无过敏现象,以后每天注射2m1~10ml,用至所力恢复正常或不用提高为止。

4.磷酸组织胺1mg,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5.肝素常用于突发性耳聋的治疗,其作用为抗凝血酶及抗血小板凝集,能抑制透明质酸酶的活性,用于防治血栓形成。

6.皮质类固醇的作用为抗炎、减轻水肿及抗过敏,且可改善局部微循环。有人认为静脉用药比口服疗效为佳,常用地塞米松10mg~20mg,加入250ml生理盐水时,静脉滴注,每日1次。

7.星状神经节封闭,可以改善内耳循环,对突发性聋有一定疗效。

8.对疑有窗膜破裂者,应绝对卧床,头高枕。经保守治疗2周以上听力无改善者,可行中耳探查术。如发现窗膜破裂、有外淋巴外溢现象,可用耳垂脂肪片堵塞,封闭破裂窗膜,外以明胶海绵固定。

9.其他如高压氧疗法、体外反搏等对突发性聋也有一定疗效。点击向专家咨询关于“耳聋”的问题>>>◆网友还看了拔牙斑秃胆管结石肺炎风湿性关节炎附件炎肛瘘更年期综合症股癣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紫癜红斑狼疮滑膜炎甲沟炎甲型h1n1流感甲状腺癌甲状腺结节腱鞘炎烤瓷牙口臭髋关节脱位淋巴结核疟疾卵巢癌难产皮肤癌皮肤过敏乳腺炎乳腺增生三叉神经痛神经官能症性病酒渣鼻包皮包茎失眠症食物中毒偏头痛外阴瘙痒心脏病小儿腹泻心绞痛新生儿窒息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乙肝抑郁症阴囊湿疹婴儿湿疹月经不调再生障碍性贫血早产儿早孕反应支原体感染自闭症◆精彩图文
关键词: {$Keyword}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耳聋,突发性耳聋”相似的文章

更多>>

突发性耳聋疾病

(一)详细询问病史,病毒感染所致突聋病人可清楚地提供流感,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咽痛,副鼻窦炎等,或与病毒感染者接触的病史,这些可发生在听力损失前几周,血管病变致突聋者可提供心脏病或高血压 史,也可有糖尿...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