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突发性聋

医学论文,突发性耳聋罹患因素的分析

时间 : 2009-11-28 04:02:23 来源:www.fx120.net

[摘要]

突发性耳聋罹患因素的分析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0年第1期第14卷 临床研究 作者:徐娅苹 周君富 邢昌全 单位:徐娅苹(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 杭州,310009);周君富(浙江医科

突发性耳聋罹患因素的分析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年第1期第14卷临床研究

作者:徐娅苹 周君富 邢昌全

单位:徐娅苹(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 杭州,310009);周君富(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脑血管病研究所);邢昌全(浙江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 杭州,310009)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病因学;微循环;血液流变学

  摘 要: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突聋)的罹患因素。方法:对突聋患者的年龄,血压,免疫球蛋白G、A、M,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听阈值,及凝血谱系列和听阈值分别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方法中前一个回归分析的KPTT值及后一个回归分析中的PT值与听阈均呈线性正相关性。结论:突聋患者血循环并非均呈高凝状态,治疗上常规抗凝、扩溶疗法应谨慎施行。

Studyonstepwiseregressionofriskfactorsinpatients

  withsuddendeafness

XUYa-ping XINGChang-quan

  (DepartmentofOtorhinolaryngology,theSecondHospitalofZhejiang

  MedicalUniversity,Hangzhou310009)

  ZHOUJun-fu

  (Cardio-cerebroVascularDiseaseInstitute,theSecondHospitalofZhejiangMedicalUniversity)

  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affectedfactorsofsuddendeafness.Method:Toanalysethestepwiseregressionofvariousfactorsinage,systolicpressure/diastolicpressure,immunoglobulinG,A,M,KPTT,PT,Fbg,FDP,ELTandauditorythreshold.Result:Therewassignificantcorrelation(positivestraightlinerelativity)betweentheauditorythresholdandKPTTinpatientswithsuddenhearingloss,andbetweentheauditorythresholdandPTintheanalysisofcoagulogram.Conclusion:Thestateofbloodcirculationdidn′tshowhypercoagulabilityinsomepatientswithsuddenhearingloss.Wemustbeverycarefulintherapyofanticoagulationandtheincrementofbloodvolume.

  Keywords:Suddendeafness Etiology Microcirculation Hemorheology▲

  突发性耳聋(突聋)病因迄今不明。本文对11年来我院收治的突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诸多罹患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选择

  1987年1月~1998年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突聋患者441例,男242例,女199例;年龄10~73岁,平均41.22岁。双耳同时聋14例,其余均为单侧发病。依1997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最新诊断标准,详细询问病史,行专科和全身检查,包括内听道摄片或CT检查,听力学和前庭功能检查,听阈值采用倍频平均值0.25~4kHz。

  从发病到就诊时间为6h~半年。有感冒病史41例,颈椎病(颈椎增生和颈椎退行性变)76例,高血脂24例,心脏病15例,糖尿病10例,肝炎25例,血沉增高35例,血粘滞度增高45例。

  1.2 研究方法

  患者入院后2d内空腹采血,采用单向琼脂扩散法测定免疫球蛋白,采用常规法进行凝血谱分析。对患者的年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免疫球蛋白G、A、M(IgG、IgA、IgM),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听阈值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并进一步对患者的凝血谱系列:KPTT、PT、纤维蛋白原(Fbg)、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及听阈值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合对照值对KPTT、PT值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突聋患者的年龄、血压、免疫球蛋白、KPTT、PT、听阈的逐步回归分析

  设患者的年龄、KPTT、IgG、IgA、IgM、收缩压、舒张压、PT值分别为x1、x2、x3、x4、x5、x6、x7、x8,患者的听阈值为y。经逐步回归分析后,逐步回归方程为:

  y=67.0275+0.3533x2。提示突聋患者KPTT值与听阈值呈线性正相关性(表1)。

表1 突聋患者年龄、KPTT、免疫球蛋白、血压、PT、听阈的逐步回归分析

变量  ±s年龄(x1)42.3265±14.2914KPTT(x2)40.0265±9.9931 IgG(x3)1286.1630±325.3486 IgA(x4)193.1225±76.0807IgM(x5)185.9286±101.5749收缩压(x6)120.9082±18.8029舒张压(x7)77.7449±9.7053PT(x8)14.6398±4.2746听阈(y)81.1694±22.9851  R(2,9)=0.1536,F=2.3199,P<0.05

2.2 突聋患者凝血谱与听阈值的逐步回归分析

  设患者的Fbg、FDP、ELT、KPTT、PT值分别为x1、x2、x3、x4、x5,听阈值为y。经逐步回归分析后,逐步回归方程为:

  y=67.4270+1.1014x5。提示突聋患者的听阈值与PT值呈线性正相关性(表2)。

表2 突聋患者凝血谱与听阈值的逐步回归分析

变量  x±sFbg(x1)255.1351±88.8894FDP(x2)1.3092±1.7711ELT(x3)153.5405±61.5385KPTT(x4)38.4795±9.7231PT(x5)15.0076±3.6533听阈(y)83.9568±21.4431  R(5,6)=0.1877,F=6.6792,P<0.01

  近年来许多学者发现突聋患者血管痉挛、血流障碍、血液呈易凝状态(hypercoagulation),认为螺旋动脉或血管微循环的障碍,微血栓的形成,血管淤滞是造成突聋的主要原因,并把改善内耳微循环作为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因其有较高的自愈率,对远期疗效及预后尚难估价〔1〕。

  本研究在对突聋患者进行诸多危险因素的分析中,发现听阈值与KPTT呈线性正相关性;在进一步对凝血谱系列的定量分析中,发现听阈值与PT值呈线性正相关性(P<0.01),即随PT值增加,听阈值增高,听力损伤加重。

  KPTT延长可见于Ⅷ、Ⅸ、ⅩⅡ因子缺乏,PT延长可见于Ⅴ、Ⅶ、Ⅹ因子缺乏,且两者均可见纤维蛋白原减少和血循环有抗凝物质。但其单独延长很难说明有凝血因子的缺乏。结合Fbg、FDP、ELT与听阈无相关性,提示机体可能无纤溶亢进现象,机体凝血酶产生减缓,亦可能未呈高凝状态。

  国内从1984年开始有“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液流变学观察的报道”,1997年方如平等〔2〕综合脉络宁、复方丹参、蝮蛇抗栓酶及泛影葡胺等药物治疗突聋患者并进行对比,发现各组间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Steiner认为耳聋前饮酒或有情绪激动、免疫反应性血管炎的老年患者,血液可能已处于易溶状态,有出血可能。1991年Hagen〔3〕指出纤溶治疗有局限性,认为最好不对突聋患者进行纤溶治疗。

  正常情况下,机体内凝血活动和纤溶活动间互相作用,保持动态平衡,在应激条件下,这两个系统即处于较高水平。许多实验表明,这与神经-体液调节有关,交感兴奋,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高浓度的促肾上腺皮质腺素都可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也可使血液中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增强。故影响血液凝血、纤溶活动的因素极为复杂,突聋患者PT延长,可能早期受某种因素刺激,机体血管痉挛、血流障碍后,为维持血液的正常生理状态而动用了抗凝血系统;且听阈值与PT值有密切的相关关系,呈线性正相关性(P<0.01),可能PT值愈长患者听力损伤愈重,故可解释该类患者临床上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及东菱克栓酶治疗疗效欠佳的原因。

  虽然微循环障碍是引起突聋的主要学说之一,但依本文资料,结合以往某些学者的观点,可以看出:①突聋患者血液并非均呈现高凝、高血粘状态;②听阈值与PT值呈密切线性正相关性;③治疗上常规抗凝、扩溶疗法应谨慎施行,应对突聋患者血液流变学进行全面的评估,采取具有个体特殊性的方案。我们认为增加维生素C的用量可缩短凝血酶原时间,减低毛细血管脆性,维持细胞间质和组织的通透性〔4〕。■

  参考文献:

  [1]郑素华,蒋锐明,范敏.突发性耳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997,14:11~14

  [2]方如平,王长宽.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前瞻性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5:1~3

  [3]HagenR.Fibrinolytictherapyinsuddendeafnesswithrecombinanttissu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Laryngorhinootologie,1991,70:353~358

  [4]徐娅苹,周君富,王辉萼.突发性耳聋患者维生素C,E含量及血浆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变化.营养学报,1997,19:85~87

  (收稿1999-02-05 修回1999-07-05)

关键词: 医学论文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医学论文,突发性耳...”相似的文章

更多>>

突发性聋疾病

1.全身检查 :应针对心血管系统,凝血系统,新陈代谢和机体免疫反应性,神经系统检查 应排除内听道和小脑桥脑角病变,椎基底和大脑血管循环障碍,如摄内听道片 和颈椎片,头颅CT扫描,眼底和脑血流图检查。 2.实验...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