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炎加入时间:2009-01-05编辑:Tag:外耳道炎内容摘要:定义:弥漫性外耳道炎简称外耳道炎,它是由
细菌感染引起的外耳道非特异性炎症。本病多因挖耳损伤外耳道皮肤、异物入耳或受到药物刺激、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液刺激等等。主要临床表现是患耳疼痛,在按压耳屏软骨、牵拉耳廓时会使疼痛加重,有时
定义:弥漫性外耳道炎简称外耳道炎,它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外耳道非特异性炎症。本病多因挖耳损伤外耳道皮肤、异物入耳或受到药物刺激、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液刺激等等。主要临床表现是患耳疼痛,在按压耳屏软骨、牵拉耳廓时会使疼痛加重,有时在咀嚼和张口时也会加重耳痛。
诊断:外耳道皮肤外伤或局部抵抗力降低时易发病,如挖耳、游泳进水、化脓性中耳炎长期脓液的刺激等。此外,有变应体质和
糖尿病者易反复发作。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和变形杆菌等。临床表现:弥漫性外耳道炎急性者表现为耳痛,可流出分泌物。检查亦有耳廓牵拉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皮肤弥漫性红肿,外耳道壁上可积聚分泌物,外耳道腔变窄,耳周淋巴结肿痛。慢性者耳发痒,少量渗出物。外耳道皮肤增厚、皲裂、脱屑,分泌物积存,甚至可造成
外耳道狭窄。
治疗:本病的治疗,一般以耳道内滴药为主。耳疼及红肿较明显者要口服或肌内注射抗生素,慢性期可以中药治疗为主。
(一)早期局部热敷或作超短波透热等理疗。
(二)严重者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服用镇静、止痛剂。
(三)局部用1~3%酚甘油或10%鱼石脂甘油滴耳,或用上述液纱条敷于患处,每日更换纱条2次。慢性者可用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如强的松龙、地塞米松等)合剂、糊剂或霜剂局部涂敷。外耳道脓液及分泌物可用3%双氧水清洗。
(四)积极治疗感染病灶如化脓性中耳炎,诊治全身某些有关疾病如糖尿病等。
中医验方:
组成苦参6克苍术10克盐黄柏10克白鲜皮10克地肤子10克蒲公英10克车前子(包煎)15克当归10克柴胡6克
功用清热燥湿,祛风止痒。
主治急性外耳道
湿疹及耳廓湿疹。症见舌尖红,苔黄略腻,脉弦滑,耳窍痒、热、痛而流黄水。
加减风重而痒甚者,加刺蒺藜10克,防风6克;热重痛甚者加赤芍10克;湿热重,糜烂甚者加泽泻1
预防:首先应戒除挖耳的不良习惯。挖耳不但会损伤皮肤引起感染,而且经常刺激皮肤还容易生长“
外耳道乳头状瘤”,使耳道经常出血,甚至影响听力。其次,要防止污水入耳。在洗头、游泳之前可以用特制的橡皮塞或干净的棉球堵塞外耳道。
[收藏][推荐][评论][打印][关闭]
0顶一下上一篇:没有了下一篇:没有了相关文章・外耳道炎应该如何治疗?(2009-07-29)
・夏季游泳,当心外耳道炎(2009-07-29)
・4%硼酸酒精用于外耳道炎的机制是(2009-07-29)
・怎样预防外耳道炎?(2009-07-06)
・外耳道炎的防治(2009-07-06)
・外耳炎知识大讲堂(2009-07-06)
・怎样处理外耳道异物(2009-07-06)
・耳廓外伤后应怎样紧急处理(2009-07-06)
・中耳炎与外耳道炎的预防(2009-07-06)
・小儿外耳道炎怎应对(2009-07-06)
相关评论共有0位网友发表了评论查看所有评论发表评论评论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用户名:密码: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