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1-28 20:45:34 来源:classadnew.sina.com.cn
外耳道炎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局限性外耳道炎,又称外耳道疖(furuncleofextrnalauditorycanal);另一类为外耳道皮肤的弥漫性炎症,又称弥漫性外耳道炎(diffuseotitisexterna)
外耳道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外耳道皮肤外伤或局部抵抗力降低时易发病如挖耳、游泳进水、化脓性中耳炎长期脓液的刺激等此外,有变应体质和糖尿病者易反复发作。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和变形杆菌等。
外耳道炎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外耳道疖时耳痛剧烈张口咀嚼时加重,并可放射至同侧头部。多感全身不适体温或可微升。当肿胀严重堵塞外耳道时,可有耳鸣及听力减退检查有耳廓牵引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软骨部皮肤有局限性红肿。红肿成熟破溃后外耳道内积脓流出耳外,此时耳痛减轻。外耳道后壁疖肿严重者可使耳后沟及乳突区红肿应注意与急性乳突炎鉴别。急性乳突炎者多有急性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发热较明显无耳廓牵拉痛,而有乳突部压痛;有鼓膜穿孔或鼓膜明显充血,脓液较多
弥漫性外耳道炎急性者表现为耳痛可流出分泌物。检查亦有耳廓牵拉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皮肤弥漫性红肿外耳道壁上可积聚分泌物,外耳道腔变窄,耳周淋巴结肿痛慢性者耳发痒,少量渗出物。外耳道皮肤增厚皲裂、脱屑,分泌物积存甚至可造成外耳道狭窄。
外耳道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外耳道疖检查有耳廓牵引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软骨部皮肤有局限性红肿。外耳道后壁疖肿严重者可使耳后沟及乳突区红肿。弥漫性外耳道炎检查亦有耳廓牵拉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皮肤弥漫性红肿,外耳道壁上可积聚分泌物,外耳道腔变窄耳周淋巴结肿痛。外耳道皮肤增厚、皲裂脱屑,分泌物积存,甚至可造成外耳道狭窄
外耳道炎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需要和其它外耳道疾病如外耳道真菌病等鉴别
外耳道后壁疖肿严重者可使耳后沟及乳突区红肿应注意与急性乳突炎鉴别。急性乳突炎者多有急性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发热较明显无耳廓牵拉痛,而有乳突部压痛;有鼓膜穿孔或鼓膜明显充血,脓液较多;X线乳突摄片示乳突气房混浊或有骨质破坏
外耳道炎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皮肤擦伤和溃疡易致感染挖耳是常见原因,糖尿病、慢性便秘和身体衰弱者易患本病和复发高温和湿度可降低外耳道抗感染能力,故在夏季易发病,常为葡萄球菌感染
外耳道炎应该如何治疗? (一)早期局部热敷或作超短波透热等理疗
(二)严重者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服用镇静、止痛剂。
(三)局部用1~3%酚甘油或10%鱼石脂甘油滴耳或用上述液纱条敷于患处,每日更换纱条2次。慢性者可用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如强的松龙地塞米松等)合剂、糊剂或霜剂局部涂敷。外耳道脓液及分泌物可用3%双氧水清洗
(四)疖肿成熟后及时挑破脓头或切开引流
(五)积极治疗感染病灶如化脓性中耳炎诊治全身某些有关疾病如糖尿病等。
外耳道炎应该如何预防? 首先应戒除挖耳的不良习惯挖耳不但损伤皮肤引起感染,而且经常刺激皮肤还容易生长“外耳道乳头状瘤”,使耳道经常出血甚至影响听力。其次,要防止污水入耳在洗头、游泳之前可以用特制的橡皮塞或干净的棉球涂上油膏堵塞外耳道。要及时清除外耳道耵聍或异物最后,要注意保持耳部干燥,避免损伤
1未病时就注意卫生,尤其是儿童。凡有化脓性中耳炎耳疖肿、婴儿湿疹者,更应格外注意局部的干净与干燥保持耳及其周围清洁,并要注意不要乱掏耳朵。2既病之后,切忌水洗。如其污秽或痂皮堆积可先用植物油涂擦,待其疏松之后,再用纱布或消毒过的软纸轻轻擦净实在必须洗涤者,用苦参汤。
3按时更换外用药,按时进服内服药。
4痒时忌搔抓,必要时泡些食盐水,滴在痒处其浓度以能达到止痒为标准。如是小儿要防止他乱抓搔擦。5患病期间,忌酒类、辛辣食品(如大葱大蒜、韭菜、辣椒胡椒、芥菜、雪里红姜、咖喱)、腥物淡水产品、海鲜。
6洗澡、理发、浴身注意防止污水入内,在洗头、游泳之前可以用特制的橡皮塞或干净的棉球堵塞外耳道
7患病之后禁止游泳。
8忌一切海味鲜发物、榨菜、芥菜雪里红等食物。
[文章评论(0)][打印本网页][关闭本窗口]相关内容外耳道炎2008-05-07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