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1-28 21:56:21 来源:www.childrenwk.com
小儿外科开放床位20张。现有医生8人
沙培林(OK-432,溶链菌)治疗小儿淋巴管瘤
淋巴管瘤是淋巴系统相对罕见的先天性畸形,大约占小儿良性肿瘤的6%,主要发现于2岁以内的儿童。其表现为质软、无压痛的肿块。由于邻近组织的侵入和压迫,淋巴管瘤可能会导致毁容、多发性感染、呼吸困难、咬合不正、吞咽困难、发声困难和发音困难。从组织学上,淋巴管瘤可分为:毛细淋巴管瘤、海绵状淋巴管瘤、囊性淋巴管瘤,都是由扩张的淋巴“空间”即小到淋巴管大到淋巴囊肿组成。淋巴管瘤往往是混合型的,有的也会混杂血管瘤组织。由于头、颈部是肿瘤的高发部位,所以其临床体征多出现在耳鼻喉部。此外,当肿瘤侵入到唇、咽下部、喉、舌和口底时,复发率高,自然消退少。完全切除术是理论推荐治疗淋巴管瘤的主要途径。但是手术会损害邻近重要器官的功能,所以我们一般不采用手术治疗。另外,由于良性病变,患者尤其是小儿,可能无法接受完全切除术后的面容。为了尽量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我们选择激光疗法、a-干扰素治疗和使用许多可以使肿瘤内部损害的硬化剂,比如类固醇、高张生理盐水、乙醇和博来霉素等,来治疗淋巴管瘤然而其疗效一般,所以并不是很理想。硬化剂损伤区注射常常会形成大面积的疤痕,使患者无法接受面容,手术进行难度较大。另外,其他局部和全身副作用,例如博来霉素引起的肺纤维化等,使患者无法忍受许多硬化剂的治疗。沙培林(溶链菌为溶血链球菌)是低压冷冻干燥的生物制剂,由经青霉素G处理过的溶血性链球菌(A组3型su株)组成。在日本主要用于恶性肿瘤的免疫治疗。1987年第一次报道了使用沙培林治疗淋巴管瘤。从那以后,更多的报道指出:这种治疗效果好,无任何严重的副作用。我们报道的结果基于使用沙培林治疗11例小儿淋巴管瘤患者的研究。1998年~2000年,我们用沙培林治疗ll例小儿淋巴管瘤患者。通过临床和放射学检查,诊断出所有的淋巴管瘤都是大囊型的,其中4例混杂小囊型成分。第一次注射:男7例,女4例,平均年龄5.5岁(9个月~13岁)。其中4例曾经接受过手术治疗,1例在注射前接受过a-干扰素治疗,但是没有成功。所有的治疗都是在全身麻醉的情况下进行,每例患者的治疗次数为l~7次(如表l所示)。在超声引导下,我们进行穿刺,并在囊内注入小剂量的造影剂以明确穿刺针的位置和病灶面积大小。抽出淋巴液,将等量的0.0lmg/ml沙培林注射液注入病灶中。我们还对1例咽下部有大囊肿的患者(第6例)实施了气管切开术的安全性预处理,还对他进行24-48小时的监护。6例完全消退,4例明显消退和1例无反应。完全消退者在随访期间没有复发。所有完全消退的患者都没有接受过手术或先前沙培林的硬化治疗。我们记录了每例患者在注射后2-4天内出现的肿胀、轻微触痛以及发热等症状。第6例在第一次治疗后被标记的软组织肿大,但经气管切除术预处理后,效果甚好;在其以后治疗中,无需实施气管切除术。其他患者没有出现十分严重的副作用,局部炎症也没有引起疤痕的形成和表皮皮肤的损伤。即使淋巴管瘤是良性肿瘤,我们也需要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以防潜在问题的发生。特别是在头、颈部,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吞咽问题以及言语生成障碍等一系列的急性并发症。生长在这些部位的肿瘤也会很明显地影响患者的面容。在最近的一个小儿淋巴管瘤的综述中,Orvidas和Kasperbauer推荐完全切除术作为治疗淋巴管瘤的首选方法。另外,他们报道了研究中的一个相当惊人的发现,手术治疗49例患者,有20%出现永久性颅神经损伤。而且,手术的次数与手术并发症成正比。这暗示着肿瘤一次性完全切除的重要性。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