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S患者中,儿童、青壮年组(<30岁)患者的IgM阳性率明显高于非青壮年组,分别为(73%)(8/11)及(17%)(1/6)(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夏秋季发病者的IgM阳性率高于其它季节发病者,分别为(64%)(9/14)及(0%)(0/3)。
3 讨 论
自从Rhodes等首先报道了1例空肠
弯曲菌感染后发生GBS的病例以来,空肠弯曲菌感染与GBS间的关系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外一些研究发现,在GBS患者中有较高的空肠弯曲菌近期感染,但国内尚未见有关报道。
所谓空肠弯曲菌近期感染,是指患者便中空肠弯曲菌培养阳性及/或血清中空肠弯曲菌IgM抗体阳性。由于GBS通常发生在
腹泻后2周左右,且大多都经过适当的抗菌素治疗,故便培养的阳性率很低。我们对11例GBS患者的大便做空肠弯曲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因此,血清中空肠弯曲菌抗体,尤其是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短的IgM抗体,就成为近期空肠弯曲菌感染的重要标志。
本组病例数较少,而且仅检测了一种病前感染因素,因而尚不能全面说明我国GBS的病前感染状况。但是,至少提示在我国北京周围地区的GBS患者中,存在着较高的空肠弯曲菌感染率,其中,近期感染率(IgM抗体阳性率)为53%。将本文中病前有、无腹泻病史的GBS患者中IgM阳性率分别计算,提示有腹泻病史的GBS患者,空肠弯曲菌的近期感染率高达71%,无腹泻病史者也有40%的近期感染率。国外近年来也报道了一些空肠弯曲菌近期感染并发格林-巴利综合征的研究,如澳大利亚的报道为38%,英国的报道为14%,美国的报道为18%。这些文章均主要依据血清学诊断,与我们所采用的方法基本相同,但本组并发率达53%,远较上述报道为高。
在我国,GBS存在着与欧美地区明显不同的流行病学特点,即农村多见,以儿童及青壮年为主,呈季节性分布,夏秋之交为高发季节,有时呈丛集性发病现象。本组病例76%来自农村,82%在7~10月份发病,65%在30岁以下。这些流行病学特点,提示我国的GBS诱发因素,可能与某一种特定的病前感染因子有关。许新强的研究发现,我国空肠弯曲菌感染具有夏季高发,儿童中多见等特征,这在欧美亦是相同的,与我国GBS的流行病学特点相一致。
空肠弯曲菌感染是近年来造成我国腹泻的最常见病因之一。我国GBS与空肠弯曲菌感染相似的流行病学特点,以及GBS患者血清中高发的空肠弯曲菌IgM抗体阳性率,促使我们考虑这两者间的密切联系。对本组GBS病例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儿童及青壮年及夏秋季发病的GBS患者中,空肠弯曲菌的近期感染率均明显高于30岁以上者及其它季节发病者,2例儿童GBS患者,均有空肠弯曲菌的近期感染史,这与空肠弯曲菌感染儿童多见的特征也是相似的。提示空肠弯曲菌的病前感染,可能是我国GBS较重要与频率较高的诱发因素,是构成我国GBS的流行病学有别于欧美国家的一个可能因素。
此外,本组3例需要辅助呼吸的患者,均有空肠弯曲菌的近期感染史,与Kaldor报道的有近期空肠弯曲菌感染的GBS使用呼吸机的机率较无空肠弯曲菌近期感染者为高的资料相一致。提示空肠弯曲菌病前感染诱发的GBS,除季节性发病、儿童及青壮年多见、农村发病率高等特点外,可能还较其它病前感染诱发的GBS更重一些,但尚需进一步观察证实。(原载《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3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