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缺乏性
佝偻病如何防治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不足所致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主要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为我国儿科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近年重度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率已显著减少,但轻、中度佝偻病发病率仍较高,严重影响小儿健康。我国北方佝偻病患病率远高于南方,可能与北方冬季时间较长,日照时间短,寒冷季节户外活动少有关。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好发于3月-2岁小儿,主要表现为生长中的骨骼改变、肌肉松弛和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骨骼变化在维生素D缺乏几月后出现,患有
骨软化症乳母哺喂的小儿可在生后2月内即出现佝偻病表现。重症佝偻病患儿可见消化功能紊乱、心肺功能障碍并可影响智能发育及免疫功能等。佝偻病在临床上分为初期、激期、恢复期、后遗症期,初期和激期统称为活动期。
预防
(一)胎儿期:
孕末3个月胎儿对维生素D和钙磷的需要量不断增加。因此孕妇应多晒太阳,饮食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D、钙、磷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对冬春季妊娠或体弱多病者,可于妊娠7-9月给予维生素D10万-20万IU,1次或多次。同时使用钙剂。
(二)新生儿期:
提倡母乳喂养,对
早产儿、双胎儿、人工喂养儿或冬季出生小儿可进行药物预防。
(三)婴幼儿期:
此期生长发育速度快,较易发生佝偻病,必须坚持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如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保证小儿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
治疗
本病治疗目的在于控制活动期,防止畸形和复发,故应早期发现,采取综合治疗(营养、日光、药物、防治并发症等)。
(一)活动期
1、一般治疗:注意供给丰富的营养,尽量母乳喂养。坚持晒太阳。勿使久坐,久立及早走,以防止骨骼畸形。
2、维生素D制剂
3、钙剂
(二)恢复期:
夏秋季多晒太阳即可,冬季给予维生素D10万-20万IU,一次口服或肌肉注射,以防来年春季复发。
(三)后遗症期:
加强体格锻煤炼,对骨骼畸形可采用主动或被动运动的方法矫正。严重骨骼畸形需外科手术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