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1-28 13:29:31 来源:www.studa.net
灭鼠灵中毒致获得性维生素K缺乏症2例,临床医学论文,医药学论文
随着国家对毒鼠强类灭鼠药的有力清缴,重力打击制造、贩卖毒鼠强的力度,使口服毒鼠强中毒已不再发生。敌鼠类杀鼠药则在市场成为主要杀鼠剂,也成为误服或企图自杀者常见中毒的毒源之一,因此,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敌鼠类杀鼠剂为香豆素类抗凝血剂,在体内有竞争性抑制维生素K的作用,干扰肝脏对维生素K的利用,抑制凝血酶原、因子Ⅶ、Ⅸ、Ⅹ的合成,降低血液凝固性。使凝血时间延长,此外其分解产物的苄叉丙酮有破坏毛细血管壁的作用,使其通透性和脆性增加。敌鼠类杀鼠剂有敌鼠(又名鼠克命、野鼠净)及灭鼠灵(又名杀鼠灵、华法林)。前者急性中毒潜伏期长约1~2天,病情逐渐进展。后者半衰期约8h,潜伏期较长,口服除恶心、呕吐、腹痛、精神不振等外,突出表现以广泛性多脏器出血为主要特征。如皮下、牙龈、鼻、咯血、便血、尿血等,严重者可发生休克、昏迷。实验室检查主要为PT、APTT延长[2]。上述2例患者均为年轻女性,口服灭鼠灵自杀,突出表现为服药1周左右开始鼻腔、阴道出血,皮肤瘀斑等,查PT分别为116s、135s,APTT分别为84.3s、126.5s,故可诊断为:灭鼠灵中毒致获得性维生素K缺乏症。例1服药2h后被家人发现,予以洗胃等处理,以为安然无恙,但第3天渐出现精神异常,送往精神病医院诊治。第7天即出现出血等症状,误以为功能性子宫出血送妇产科,后经会诊转入内科。经维生素K治疗出血很快停止,PT及APTT恢复正常,精神症状消失,住院11天病愈出院。而例2患者服药后未死,又割腕自杀。1周后牙龈、割腕处、阴道出血不止,疑为“血液病”入院。经查PT、APTT考虑获得性因子Ⅱ、Ⅶ、Ⅸ、Ⅹ缺乏症(患者隐瞒了服鼠药史),肌注维生素K110mg后家属强行要求转上级医院,途中及在上级医院均未见出血,血液系统检查未见异常,住院4天即出院。出院当晚又出现头痛、呕吐,阴道出血而再次来我院,经CT检查疑为“胼胝体肿瘤并出血”,家属再次强烈要求转院,在转院2h后患者即进入昏迷,继而脑疝形成,抢救无效死亡。会诊我院头颅CT片为“胼胝体亚急性出血”。死后其家属才说发病前3周有服鼠药史,该例教训深刻,而不强烈要求转院,不隐瞒病史,该例患者是有希望抢救成活的,上述2例患者给我们提示:凡是有多脏器出血症状,除常规查血象外,还应将PT、APTT列为常规检查,一旦PT、APTT延长,必须究其病因,在排除肝、胆疾病及遗传性凝血酶原Ⅶ、Ⅸ、Ⅹ因子缺乏症、DIC、血友病、ITP等(自幼即有出血史),应考虑鼠药中毒,并予以维生素K治疗,维生素K是特效对抗剂,可用10~20mg肌注,3~4次/d,或静脉点滴。出现情况好转后渐减量,维持10~15天,待PT、APTT恢复正常,出血倾向消失后方能停药。
此外,地塞米松或强的松有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促进止血、保护血小板和凝血因子、抗过敏及提高机体应激能力的作用,同时可用大剂量维生素C,有助于出血的治疗。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005-2006.
2陈世铭,高连永.急性中毒的诊断与救治,第11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158-160.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