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1-28 18:22:25 来源:www.37c.com.cn
人胃螺旋菌致胃炎1例
幽门螺杆菌(简称hp)与人类慢性胃炎的病因关系,已为多数学者承认,且动物不受其感染。1987年,dent等从人胃内发现另一种与hp不同的螺旋状微生物,同时伴有慢性活动性胃炎表现,但其致病性尚未肯定,1989年,mcnulty等建议将其命名为“人胃螺旋菌”gastrospirillumhominis,简称gh)。国内迄今尚未见有关报道,最近我们在对hp的研究中,从1例残胃患者胃内发现了此菌,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68岁,太原市人。1963年因上腹部疼痛经上消化道造影诊断为胃溃疡。1975年行胃大部分切除及胃空肠吻合术。术后诊断为复合溃疡。术后患者间断出现上腹剧痛、呕吐,偶觉烧心,有时吐胆汁。1986年10月首次胃镜检查,吻合口充血,有胆汁返流。患者嗜烟,每日10支,近10年来养有一猫,但接触不甚密切。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正常,肝脾不大,上腹无压痛。1990年5月胃镜随诊:食管下段充血,有胆汁返流,吻合口及残胃体充血水肿,胃底色泽正常。胃液外观呈黄绿色,ph6.3,胆汁酸浓度135.9μmol/l。病检吻合口呈重度浅表性胃炎,有大量中性白细胞浸润。warthin-starry及wright-giemsa染色可见一种与hp不同的大的螺旋状微生物,长4~8μm,宽0.5μm,有3~7个紧密螺旋,两端钝圆。着色较hp浅。改良goodpusture染色呈紫红色,尿素酶试验阳性。该菌成群或单个分布于胃小凹、上皮细胞表面和粘液之中。细菌密集处有大量中性白细胞浸润,并可在胃小凹内见到该菌与脓细胞并存。在壁细胞内、腺腔底部和间质中未见该菌存在。口服庆大霉素治疗,每次8万u,每日2次,连服20d。停药两个月后再次胃镜复查,病检吻合口炎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减轻,偶见中性细胞浸润。gh消失。对患者1975年手术切除胃窦及1986年胃镜活检组织存档蜡块重新切片检查,均未发现有gh存在,而在1975年手术切除胃窦及1986年胃镜活检组织存档蜡块重新切片检查,均未发现有gh存在,而在1975年手术切除胃窦标本上发现有大量hp存在,同时伴有慢性活动性胃炎。
从本例患者胃内检出的螺旋状微生物,其形态特征与hp有根本区别,而与dent等在人胃内所见的gh相同。此类细菌,在哺乳类动物胃内广泛存在。1987年,dent等在3例患者胃中发现此菌,到1989年,他们共检出6例,同时dye等也报道2例。上述8例,连同本例共9例患者均伴有慢性活动性胃炎。
本例特征:①原胃窦切除标本呈慢性活动性胃炎,有大量hp存在。术后残胃hp转阴。1990年发现残胃炎伴gh阳性,但未见hp与gh同时并存。②术后胃酸分泌减少,胃液呈中性,是大量胆汁返流,伴返流性食管炎。③gh和慢性活动性胃炎同时并存。④经庆大霉素治疗后gh消失,胃炎好转。
gh为革兰阴性菌,尿素酶试验阳性。电镜可观察到有光滑的细胞壁,菌体两端钝圆,每端有8根直径为28nm的带鞘鞭毛,无轴丝。与上皮细胞接触不紧密与猫螺旋菌有交叉抗原性。除在鼠胃内接种成功外,体外培养均未成功。gh的感染率远较hp低,约为0.4%。我们在137例患者中检出一例。munulty和dye对gh阳性患者的存档胃粘膜标本进行了回顾性检查,未发现有hp感染。而本例患者存档的胃粘膜标本未见gh,但hp阳性,此点与其结果不同。报道的8例患者中5例伴食管炎,但食管粘膜活检未见gh。他们应用抗菌治疗3例患者,其中2例gh转阴,一例gh明显减少,胃粘膜组织像转为正常或明显好转,与本例结果相同。由于例数太少,目前尚难肯定gh与慢性胃炎的病因学关系,其分类学地位亦待进一步研究。
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太原030001)
2000/06/20惠冬莉校对
【评论】【推荐】【关闭】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