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吸入性损伤

医学论文,小儿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特征及防治

时间 : 2009-11-28 18:57:31 来源:www.fx120.net

[摘要]

小儿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特征及防治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 2000年第4期第0卷 烧伤临床 作者:张宏 杨晓东 王峰 单位:中国解放军第159医院 463000   关键词: 小儿;吸入性损伤;临床特征

小儿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特征及防治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0年第4期第0卷烧伤临床

作者:张宏 杨晓东 王峰

单位:中国解放军第159医院463000

  关键词:小儿;吸入性损伤;临床特征;防治

  [摘 要] 目的:总结小儿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特征,探讨其临床防治途径、方法和措施。方法:统计333例小儿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分析吸入性损伤、休克、感染及其预后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小儿吸入性损伤的休克和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7.64%和18.92%;合并中、重吸入性损伤者休克和感染发生率分别高达65.85%和31.96%;有休克组感染发生率为24.82%;死亡率20.12%,直接死于感染者占34.33%,58.21%有感染参与。结论:全身感染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吸入性损伤、休克是感染发生的重要诱因,是确立高危感染病人的重要条件。有效地防治吸入性损伤和休克,对高危感染病人早期应用高效抗生素,可降低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吸入性损伤的治愈率。

ClinicalFeaturesofPediatricInhalationInjuryanditsPreventionandTreatment

ZhangHong YangXaiodong WangFeng

  (No.159Hospital,PLA463000)

  [Abstract] 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linicalfeaturesofpediatricinhalationinjuryandmethodsforitspreventionandtreatment.Method:Astatisticalanalysisof333casesofpediatricburncomplicatedbyinhalationinjuryfocusingontherelationshipbetweeninhalationinjuryandshockandinfectionwasmade.Results:Theincidenceofshockandinfectionwererespectively47.64%and18.92%.Thosecomplicatedbysevereinhalationinjuryhadshockandinfectionrateupto65.85%and31.96%respectively.Forthosehadshock,theincidenceofinfectionwas24.82%anddeathratewas20.12%.34.33%ofthemhaddirectdeathcauseofinfectionsand58.21%haddeathcauserelatedtoinfections.Conclusion:Systemicinfectionisanimportantfactoraffectingtheprognosis.Inhalationinjuryandshockarecausesinducingdangerousinfections.Effectivetreatmentofinhalationinjuryandshockandearlyapplicationofefficaciousantibioticscanreducetheinfectionrateandmortality.

  [Keywords] Pediatric inhalationinjury Clinicalfeature

  我院自1959年1月至1995年12月收治小儿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333例,占同期收容小儿烧伤总数的5.19%。本文分四个年龄组段分析烧伤面积、吸入性损伤程度及休克、感染等并发症的相互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旨在探讨小儿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临床特征及防治措施。

  一、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333例,男218例,女115例。年龄1天~12岁,平均为4.89±3.54岁;其中6岁以下儿童241例,占72.37%。轻度吸入性损伤236例,占70.87%;中度77例,占23.12%;重度20例,占6.01%。

  (二)烧伤原因分析:各年龄组均以火焰烧伤最为常见,总计286例,占85.89%;烫伤31例,占9.31%;热蒸汽伤11例,占3.3%。3岁以下小儿以棉衣、被着火烧伤为主要原因,4岁以上组伤因多样化,以玩火柴草烧伤为多见,火药、汽油爆燃也较为常见。烫伤主要发生在3岁以下小儿。

表1 病因学资料

年龄  (岁)烧伤烫伤热蒸汽其它合计棉被柴草油火药其它<1280200900392~34744811352844~6870161116511187~12443268531292合计871174527731115333

  (三)烧伤面积:烧伤总面积2%~100%,平均为28.42%;其中Ⅲ度伤0~97%,平均为14.66%。1岁以下组小儿总烧伤面积及死亡面积低于其它组(P<0.01)。死亡67例,占20.18%。

  (四)吸入性损伤对休克、全身感染发生及预后的影响。本组中3天以内入院者275例,发生休克131例、全身感染33例,其发生率和死亡率与吸入性损伤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表3)。

表2 各年龄组预后与烧伤面积及深度的关系

年龄例数死亡烧伤面积死亡面积总Ⅲ度总Ⅲ度1394(10.26)16.05±12.187.31±9.4827.25±18.8010.75±16.96>1~38419(22.62)25.05±17.7613.94±16.8341.60±20.7332.37±23.57>3~611828(23.73)30.49±21.8615.60±18.5259.41±20.6335.52±24.35>6~129216(17.39)34.61±24.5815.74±18.8366.63±21.8535.80±23.35合 计33367(20.12)28.42±21.6114.66±17.9954.52±23.5234.33±23.92  P<0.01

表3 休克、感染与吸入性损伤的关系

吸入伤例数死亡休  克感  染例数死亡(%)例数死亡(%)轻 度19320(10.36)77(39.90)13(16.88)12(6.22)7(58.33)中 度6218(29.03)40(64.52)16(40.00)14(22.58)10(71.43)重 度2018(90)14(70)13(92.86)7(35)7(100)合 计27546(16.73)131(47.64)42(32.06)33(12)24(72.73)

  P<0.01  (五)气管切开:本组中33例进行了气管切开术,其中轻度吸入性损伤5例,中、重度各14例;治愈12例。进入80年代中期以来,我们强调了早期经气管和鼻插管,使气管切开率降低,救治成功率增加。

表4 33例气管切开者预后

年代例数死亡吸入性损伤例数(%)死亡(%)1960~1969169(56.25)6(37.5)5(83.33)1970~197913540(29.63)17(12.59)13(76.47)1980~198913217(12.88)8(6.06)3(37.5)1990~1995501(2.00)2(4)0(0)

  (六)主要死亡原因分析:死于全身感染25例,占34.33%;休克加感染11例,占16.42%;休克9例,占13.43%;吸入性损伤加休克8例,占11.94%;吸入伤、休克加感染3例,4.48%;吸入伤、消化道出血各2例,各占2.99%;肺炎1例,占1.49%;不详原因6例,占8.96%。

  (七)不同年代治愈率比较。统计显示吸入性损伤的治愈率逐年增高,在时相上与休克和感染治愈率的提高呈正相关。临床抗休克、抗感染综合防治技术的提高,对提高吸入性损伤的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早期气管插管(或经鼻)和气管切开术手术的实施是也起着重要作用。80年代以来,休克发生率呈增高趋势,主要与大量的个体诊所建立并收容病人,他们尚未完整掌握休克复苏技术,以致延长了复苏时间。

  二、讨 论

  (一)关于吸入性损伤、休克及全身感染的关系。本组的休克和感染发生率分别为47.64%和18.92%,显著高于同期无吸入性损伤病人的发生率7.55%和6.1%(P<0.01)[1-2]。合并中、重吸入性损伤者休克和感染发生率分别高达65.85%和31.96%。吸入性损伤并发休克者的感染发生率为24.82%,死亡率32.06%(表3),显著高于无休克者的全身感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14.8%和24.31%(P<0.01)。可见吸入性损伤及其严重程度影响休克和全身感染的发生及预后,休克、感染进一步影响病人预后。有效地休克复苏、防治吸入性损伤和感染等综合性措施是提高吸入性损伤救治成功率的有效途径。

  (二)恢复组织供氧是救治吸入性损伤的重要措施。表3显示:轻度吸入性损伤对病人预后影响较小;重度吸入性损伤发生率低,临床有效的防治措施甚少,部分病人在伤后很快发生呼吸衰竭而死亡;中度吸入性损伤和部分稍轻的重度吸入性损伤者应是临床防治的主要对象。此与本科先前的分析相一致[3]。对合并有吸入性损伤者,伤后立即给予吸氧。对伴有呼吸道梗阻,有呼吸困难者,及时行经气管(或经鼻)插管,改善病人通气状况。尤其当病人处于渗出高峰期之前,坐等往往是徒劳的,复苏补液将会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严重缺氧可导致复苏的失败,即使病人能勉强渡过休克期,常伴有多脏器功能的严重损伤,甚至衰竭而很快死亡。对气管分泌物较多、痰液浓稠不易排出者,应即时进行气管切开。近些年来,吸入性损伤治愈率的提高与临床治疗气管插管或切开突出强调一个“早”字密切相关。此外,对气管切开者,气管冲洗应常规进行,一般用2%碳酸氢钠或生理盐水加糜蛋白酶5ml~10ml,每日3~4次;同时辅以化痰排痰治疗。

  (三)合并吸入性损伤者休克复苏问题。近年来,成人合并吸入性损伤复苏补液量有增大趋势,统计本组休克期渡过平稳者的补液量,与全国推荐的小儿烧伤复苏公式计算的补液量无明显差异。本组休克期肺水肿、脑水肿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达29.2%;其原因除病人入院较晚外,小儿神经体液调节机制未臻完善,合并吸入性损伤者,呼吸、循环系统代偿储备能力更趋降低,致使病人休克和组织损伤出现早、发生率高、损伤重。小儿复苏补液不宜盲目加大补液量,在复苏不理想时,首先应排除各种液体成份比例失当、合并有酸中毒、肺水肿、脑水肿等情况。在较小的儿童,匀速补液至为重要,忌冲击性补液。近年来,复苏治疗常规应用了甘露醇,部分病人应用了654-2,可能对提高复苏成功率具有积极意义。

表5 不同年代休克和感染发生率及预后

年代例数死亡(%)菌血症休  克例数(%)死亡(%)例数(%)死亡(%)1960~1969169(56.25)7(43.75)5(71.43)12(75.00)7(58.33)1970~197913540(29.63)24(17.78)20(83.33)61(44.44)29(48.33)1980~198913217(12.88)28(21.21)13(46.43)39(29.55)7(17.95)1990~1995501(2.00)4(8.00)1(25.00)25(50.00)1(4.00)

  (四)关于感染的防治问题。本组67例死亡者中,58.21%有感染因素参与,直接死于感染占34.33%;可见感染的防治是提高吸入性损伤救治成功率的重中之重。全身感染与吸入性损伤、休克及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有效地防治吸入性损伤和休克是防治感染的重要措施。吸入性损伤和休克是确立高危感染病人的重要条件之一,对高危感染病人应早期使用高效抗生素防治[3,4]。此外,积极防治感染并发症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3,4]

  [1]杨晓东,张宏,吉天鹏,等.菌血症防治进步对吸入性损伤治愈率的影响.现代康复,1997,(5):363

  [2]杨晓东,吉天鹏,张宏,等.吸入性损伤病死率与菌血症关系的探讨.人民军医,1998,41(2):80

  [3]张宏,高增寿.烧伤复菌败血症203例临床分析.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4,(3):3

  [4]张宏,高增寿.小儿菌血症.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6,12(4):272

关键词: 医学论文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医学论文,小儿吸入...”相似的文章

更多>>

吸入性损伤疾病

1、X线检查 以往认为X线对呼入性损伤无诊断意义,但王天乙等(1980)和杨智义等(1982)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观察认为,取右前斜位X线摄片,伤后2~6小时出现明显的气管狭窄,气管内显示斑点状阴影响,透光度减退,粘膜...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