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1-28 14:31:26 来源:www.fx120.net
急性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治体会 腹部外科 2000年第5期第13卷 基层经验 作者:李双全 单位:李双全(广东省南海市沙头镇医院外科 528208) 我院自1985~1997年共收治细菌性肝脓肿76例
急性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治体会
腹部外科2000年第5期第13卷基层经验
作者:李双全
单位:李双全(广东省南海市沙头镇医院外科 528208)
我院自1985~1997年共收治细菌性肝脓肿76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共76例,其中男31例,女45例;年龄13~72岁。脓肿单发62例,其中右叶59例,左叶5例;多发14例。发热67例,肝区疼痛41例,畏寒或寒战26例,肝肿大、肝区疼痛22例,黄疸5例,全身中毒症状12例,白细胞>10.0×109/L72例。术前检查:胆囊结石及胆管结石21例,中耳炎9例,右肾周脓肿1例。
2.治疗方法:在B型超声引导下,腋中线第7~9肋间经皮行诊断性穿刺抽出脓液后,沿外套放置一条导丝,然后将8F猪尾导管沿通过诊断穿刺针的外套置入的导丝放入脓腔,排空引流。手术切开引流均采用经腹入路手术。脓肿一期切开吸净脓液,脓腔内放置双腔管引流。对脓腔大的脓肿,我们采用两根内径为6~10mm医用乳胶管高低位放置。术后3d,选用氨苄青霉素3.0g、庆大霉素24万单位、0.5%甲硝唑125ml,每日灌洗一次。
3.治疗结果:我们确定的治愈标准为:白细胞正常;体温恢复正常;肝区疼痛消失;B型超声检查:脓腔消失或虽有薄层壁的脓腔,但无液性暗区。64例置管引流者,有3例因引流不畅而中转手术。导管出血2例,术后瘘道形成2例,胸腔积液5例。死亡1例,为术后第3d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住院时间最短7d,最长65d,平均住院时间15.4d。
讨 论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化脓性肝脓肿的病因、病理和临床表现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过去典型的症状如寒战、高热、右上腹疼痛、肝肿大、黄疸及脓毒血症等在临床上已很少或不典型,而主要表现为一种慢性发热性疾病。因而造成了诊断上的困难,特别是早期诊断上的困难。为了避免误诊,首先,要详细询问病史,如过去是否有腹部手术、外伤及感染史。上述病史可追溯到数月甚至数年以前。另外,有些腹腔内感染的患者,因早期接受抗生素的治疗,原发症状不明显或早期被消除,故不能因无原发病史而否定有肝脓肿的可能。同时,应与其他腹部和胸部炎症性疾病相鉴别。应及时作必要的辅助检查。B型超声检查是肝脓肿的主要诊断方法之一,也是肝脓肿引流的主要依据。
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主要包括脓肿引流和抗生素的治疗。引流治疗主要是置管引流和经腹切开引流。置管引流具有住院时间短、成功率高、损伤小、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的优点,患者易于接受。置管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置管的外径要粗,以防止脓液沿管周溢漏。管子放妥以后要立即排空脓液,防止感染向腹腔扩散。下列几种情况不宜采用置管引流,而应采用经腹切开引流:①腹腔内有原发感染病灶,如阑尾炎、胆道感染;②多发性脓肿;③凝血机制障碍;④脓腔大且脓液比较稠厚。手术探查要全面、仔细。探查中穿剌到脓肿时,周围要用纱布保护,选在最表浅部位做小切口,吸尽脓液,再用手指轻柔探入脓腔,了解脓腔大小、延伸范围及有无间隔等。然后,根据需要向脓腔下方扩大切口,在最低位放置柔软的内径大的双腔引流管。脓腔较大者放置二根引流管,一高一低。肝下放置烟卷引流。管道均于切口外侧引出,妥为固定。多发性肝脓肿要分别引流,切勿遗漏深部及中央部位的脓肿。术后3d,待引流管周围组织粘连以后,给予抗生素液冲洗脓腔,压力不能太高。若症状不缓解、体温不退或退后复升时,应及时更换引流管,并做脓腔造影、B型超声及X线检查,以找出原因。
此外,要积极加强抗生素治疗。选用敏感的抗生素,给予多联足量联合治疗。同时,积极加强营养支持疗法。
(收稿:2000-04-10)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