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先天性白内障

先天性白内障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时间 : 2009-11-28 22:34:10 来源:health.china.com

[摘要]

先天性白内障的主要特征有哪些?--中华网健康频道,健康7120,生活,资讯,女人,男人,美食,育儿,老人,心理,保健,时尚,两性,性爱,乳房疾病,宫颈疾病,卵巢疾病,盆腔疾病,痛经 ,流产,男科,前列腺,男性不育,生殖感染,生殖保健

  由于在婴儿出生时已有引起晶体混浊的因素,但还未出现白内障;而晶体的混浊是在一岁内发生,因此先天性白内障又称为婴幼儿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可以是家族性的或是散发的;可以单眼或者双眼发病;可以伴发其它眼部异常。此外,多种遗传病或系统性疾病也可伴发先天性白内障。但是最多的还是只表现为白内障的一异常。本病有许多种类型,有不同的病因。为明确诊断,有时需做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由于先天性白内障在早期即可以发生剥夺性弱视,因此其治疗又不同于一般成人白内障。

  先天性白内障有许多种类型,可有完全性和不完全性白内障,又可分为核性、皮质姓及膜性白内障。由于混浊的部位、形态和程度不同,因此视力障碍不同。比较常见的白内障有以下几种类型。

  1.全白内障(totalcataract)晶体全部或近于全部混浊,也可以是在出生后逐渐发展,在1岁内全部混浊。这是因为晶体纤维在发育的中期或后期受损害所致。临床表现为瞳孔区晶体呈白色混浊,有时囊膜增厚,钙化或皮质浓缩甚至脱位。视力障碍明显,多为双侧性,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最多见,在一个家族内可以连续数代遗传。少数为隐性遗传,极少数为性连锁隐性遗传。

  2.膜性白内障(membranecataract)当先天性完全性白内障的晶体纤维在宫内发生退行性变时,其皮质逐渐吸收而形成膜性白内障。当皮质肿胀或玻璃体动脉牵拉后囊膜,可引起后囊膜破裂,加速了皮质的吸收,即表现为先天性无晶体。临床表现为灰白色的硬膜,有多少不等的带色彩的斑点,表面不规则,有时在膜的表面可看到睫状突和血管,后者可能来自胚胚血管膜。亦有纤维组织伸到膜的表面,故又称血管膜性白内障或纤维性白内障。单眼或双眼发病。视力损害严重。少数病例合并宫内虹膜睫状体炎

  3.核性白内障(nuclearcataract)本病比较常见,约占先天性白内障的1/4。胚胎核和胎儿核均受累,呈致密的白色混浊,混浊范围为4~5mm,完全遮挡瞳孔区,因此视力障碍明显。多为双眼患病。通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少数为隐性遗传,也有散发性。

  4.中央粉尘状白内障(centralpuiverulentcataract)在胚胎期的前3月因胚胎核受损所致,胎儿核不受影响。临床表现为胚胎核的2个Y字缝之间有尘埃状或颗粒状混浊,故又称为板层粉尘状白内障。如果胎儿核也受损害,在临床即表现为核性白内障或板层白内障。在裂隙灯下可见混浊区内有许多细小白点,混浊的范围约为1~2.5mm。多为双眼对称,静止不变,对视力的影响不大。

  5.绕核性白内障(perinuclearcataract)此种类型的白内障很常见,占先天性白内障40%。因为混浊位于核周围的层间,故又称为板层白内障(1amellarcataract)。通常静止不发展,双侧性。临床表现是在胎儿核的周围绕核混浊,这些混浊是由许多细小白点组成,皮质和胚胎核透明。在混浊区的外周,有“V”字形混浊骑跨在混浊带的前后,称为“骑子”。由于核中央透明(彩图5),视力影响不十分严重。本病的发生是由于晶体在胚胎某一时期的代谢障碍而出现了一层混浊。同时也可伴有周身其它系统疾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最多,在文献上曾有报告在一家系垂直传代多达11代,在542人中有132人为绕核性白内障患者。上一篇:预防老年性白内障从饮食开始相关搜索:先天性白内障特征上一页1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先天性白内障的主...”相似的文章

更多>>

先天性白内障疾病

先天性白内障有不同的病因,不同的临床表现,为明确诊断应完成如下实验室检查。 1、先天性白内障合并其它系统的畸形,这些病人有可能是染色体 病,因此要完成染色体核型分析 和分带检查。 2、糖尿病,新生儿低血糖...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