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1-28 03:25:37 来源:baobao.sohu.com
小儿腹部外科常见病(一)
腹股沟斜疝
病因:腹膜鞘突管未闭,腹内压增高。
临床表现: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上极边缘不清,包块透光试验阴性,精索上滑动有双层丝绸样感。外环口有明显冲动感。
治疗:诊断明确3个月后手术治疗,对于嵌顿性腹股沟斜疝应立即手术。
是指胃的大小弯位置发生全部或部分改变,引起上腹疼痛、饱胀不适、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分为器官轴型、系膜轴型、混合型胃扭转,上消化道造影可确诊。大部分保守治疗可治愈,少部分需手术治疗。
新生儿胃肠道穿孔
病因:以缺血坏死为主,其次为胃肠道先天性畸形、胃肠道炎症,另外也有少数属医源性和不明原因的胃肠道穿孔。
临床表现:(1)常发生在生后3-5天内,20-30%为未成熟儿。(2)穿孔前常有激惹、躁动,继而嗜睡、拒食、呕吐。(3)穿孔后则出现腹胀、腹壁水肿、叩诊肝浊音界消失、肠鸣音减弱或消失、一般情况迅速恶化、体温不升、呼吸表浅、心率快或慢。
诊断:腹部立位片可确诊。
治疗:尽快手术。术前准备:置胃管,抗休克,抗炎,注意保暖
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
临床表现:
1、生后2-3周发生呕吐,开始为溢奶尔后逐渐加重为喷射状呕吐,呕吐物为奶汁和凝乳块,不含胆汁,吐后食欲强。
2、营养不良
3、体检有的可见胃蠕动波,上腹部触及橄榄状包块。
特殊检查:B超示幽门环肌增厚,钡餐示幽门管似鸟嘴状态改变。
治疗:确诊后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尽早手术。
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病因:胚胎肠道在生长、发育中,有一个腹腔外肠管期,随着胚胎的增长和体腔的增大,中肠以肠系膜动脉为轴心进行正常的旋转并回纳入腹腔,胚胎11周末正常的肠旋转和附着完成,升结肠与降结肠系膜附着于两侧后腹壁,小肠系膜由Treitz韧带开始,由左上腹斜向右下腹与腹壁后融合,某种因素使旋转和附着发生异常,肠系膜位置变异,肠系膜附着不全。
病理:(1)腹膜索带压迫十二指肠是最常见的病理畸形。
(2)肠扭转
(3)空肠上段索带粘连和屈曲,盲肠、升结肠系膜不附着而游动、肠不旋转、肠反向旋转。
临床表现:
(1)新生儿肠旋转不良主要表现为十二指肠不全梗阻,典型症状是出生后有正常胎粪排出,出生后3-5天突然发生大量胆汁性呕吐,排便量少或便秘。
(2)婴儿和儿童多表现为十二指肠慢性梗阻,有的婴儿新生儿期有过程度较轻的胆汁性呕吐,自愈后一段时间反复发作,部分婴儿到几个月或几岁后逐渐出现间隙性呕吐,少数轻症患儿无症状。
(3)肠扭转症状,逐渐出现喷射性呕吐,呕吐咖啡色液乃至呕血,肠坏死时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