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孤儿获得救治
Ilizarovi法和持续洗净疗法并用治疗感染性Charcot关节跟骨距骨缺损胫骨大段骨缺损病史与继往治疗经过:
1996年10月患者被捡,当时年龄约8个月,发现下腰部有一包块,11个月时到当地妇幼保健院以先天性
脊柱裂住院行包块切除,术后第7天未拆线因欠费出院,在家第7天到当地村诊所拆线,拆线后切口裂开,出血,再到妇幼保健院就诊,行缝合治疗,住院2天后出院回家,15天后切口愈合拆线,至今不能站立行走,5年前春节后内踝部无明显诱因出现水疱破溃、流血、流脓,创面逐渐扩大,骨外露,在家口服抗菌素和换药治疗,创面内有骨块脱落,双足下垂至今;4年前出现骶尾部、双侧坐骨结节处破溃,形成窦道流脓至今,3年前开始大便有感觉,1年来小便偶尔有感觉,大部分时间小便失禁。数月前有基督教救助,捐助1万元到北京看病。先去北京积水潭医院,积水潭的意见是截肢,后又考虑到有严重的胫骨骨髓炎,担心截肢后切口不能愈合。2007年9月19日入北京骨髓炎医院。
北京中日骨髓炎研究所王兴义所长经过认真分析反复思考后决定:保肢治疗。具体方案是:1.对右下垂的踝关节矫形,Ilizarov法加压融合。2.对右侧胫骨骨髓炎进行彻底的病灶清除,王兴义氏骨髓炎持续冲洗,患足后部病灶清除,中足骨与胫骨残端加压融合,胫骨高位截骨矫形,Ilizarov法延长肢体。
体格检查:
慢性
贫血面貌,恐惧、郁闷状态(图1)。脊柱下方有手术疤痕,有突出的肿块。右坐骨结节部有2*3cm瘘孔,有大量稀薄浓液流出(图2)。左侧坐骨结节部有破溃愈合的疤痕。穿戴尿不湿,会阴部及两大腿内侧有被尿液侵袭的红
色斑块。右踝关节下垂,与小腿成平行状,不能背屈,但被动检查能左右摇摆,跟腱紧张。右膝以下感觉迟钝,几乎消失,用针刺不知道疼痛。右股四头肌及肌力四级,股外侧肌力四级,内收肌四级,小腿肌力:胫前肌、胫后肌、腓骨长短肌、I肌、右足拇指缺如(因炎症破坏吸收)(图3)。左小腿畸形,胫骨缺损长15cm,缺损端皮肤破溃,有大量白色稀溥浓液流出,残存的胫骨皮肤发红、肿胀,但无压痛,与对侧相比明显增粗(图4)。右膝关节半屈曲位。胫骨残端到足为一软组织条索状瘢痕组织,可以来回摆动。右足后部有一小的瘘孔,流出少量的白色浓液。右足肿胀,不发红,也没有压痛。右足各个足趾都不能活动。足背动脉摸不到,胫后动脉也摸不到。膝以上感觉减退,疼痛觉迟钝,膝以下痛觉完全消失。
图1不能站立,可双手撑地移动。 图2右侧坐骨结节
滑囊炎,窦道流脓。 图3 无自主活动功能及畸形、破溃。
图4左小腿大体照,左胫腓骨远段、距、跟骨缺损,骨外露。由纤维肌肉蒂与足相连接。双侧坐骨结节处有轻度骨破坏。
X线检查:
腰椎正位片见腰3、4、5、骶1骨缺损,有大的裂孔(图5)。骨盆正位片见骨盆倾斜,两髋及股骨头发育尚可,左侧坐骨密度增高
骨膜反应(图6)。包括膝关节、踝关节的双小腿正位片见,左胫骨增粗,髓腔骨小梁消失,骨皮质增厚,骨膜反应明显,其长度与对侧相比短缩1/2。腓骨同样增粗,髓腔闭塞,骨皮质增厚,骨膜反应明显,腓骨的残端与胫骨的残端融合(图7、8)。胫骨缺损处到足只有软组织影,完全没有骨。足跟骨缩小为对侧的1/5,且密度增高,骨小梁消失,似乎为游离的死骨。距骨消失。中距骨显示不清,跖骨排列整齐。
图5腰3、4、5骶1巨大裂孔。 图6坐骨结节骨密度增高,骨小梁破坏。
图7先天性脊柱裂。左小腿前方创面,左胫腓骨远段、距、跟骨缺损。图8左小腿前方创面,左胫腓骨远段、距、跟骨缺损。
MRI检查:
扫描方式:cor:TSE/T1WITSE/T2WI;tra:TSE/T1WITIR/T2WIFS;图像所见:右侧臀部偏内侧皮下脂肪及局部肌肉可见片状稍长T1、T2异常信号影,边界欠清,部分压迫右侧直肠壁,病灶局部皮肤机通;左侧臀部外侧皮肤局部缺损被稍长T1、T2异常信号影;双侧坐骨、耻骨、髂骨及所示股骨骨质信号未见明显异常;膀胱体积增大与直肠分界清;腰3-骶1椎体水平部分椎板术后缺如,同水平椎管内及腰背部软组织结构紊乱,脊髓圆锥位置低下,信号不均;双侧髋关节腔内可见液体信号影。印象:1.右侧臀部偏内侧皮下脂肪及局部肌肉炎性病变并窦道形成,左侧臀部外侧皮肤局部信号异常,请结合临床;2.腰骶部术后,脊髓圆锥低位,不除外脊髓栓系,建议进一步检查;3.双侧髋关节积液(2007-10-8)(图9)。
图9显示膀胱扩大,坐骨结节炎症波及盆腔。
实验室检查:
HB:7g,WBC:8.6,血沉:49/h,尿:镜检有浓球,BT3CT13,CRP:++,细菌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肝功化验无异常。
手术前准备:入院后每日创面换药,中药泡洗。口服仲景大造丸每日2次每次1粒,骨炎康II号每天一袋200ml。口服儿童钙镁片、蛋白质粉以纠正。
手术方法:
于2007年10月2日手术。手术在全麻下进行。手术分两组进行。
右侧足:跟腱延长,胫距骨固定,充分矫正畸形后,用Ilizarov架加压固定。并且用Ilizarov法同时矫正足下垂。
左侧足:1.对踝关节进行彻底的病灶清除,术中见踝关节部位及残存的小量的跟骨周围有大量的炎性肉芽组织,给彻底清除。2.足背切口显露中距骨,用削取中距骨的被侧骨皮质,向两侧分离后与胫骨残端融合。3.切除胫骨残端炎症及瘢痕组织,从骨断端向髓腔上方清除髓腔内的大量的炎症性肉芽组织及浓液。4.切除腓骨残端,腓骨残端比胫骨残端短1.5cm并刮除腓骨髓腔内的炎性肉芽组织。5.用生理盐水加抗生素,1/‰的碘伏反复冲洗及髓腔。6.更换手术衣及手套,患肢再次充分消毒铺巾。7.胫骨结节下4cm骨膜下截骨(Paley氏截骨法)。8.截骨线上方用2个全环,用2.0mm直径的克针针交叉固定。9.第3个环放在截骨线下方,用2枚克氏针交叉固定。10.第4个环放在足部,用3枚克氏针交叉固定。第3个环和第4个环用4个杆连接,组成一个对中距骨、胫骨加压装置。通过这个加压装置整体向下延长。11.胫骨髓腔内及足部病灶部位各安放1路持续冲洗管。
术后治疗:中药服用通前,静脉应用抗生素。每路冲洗每天用2500-3000ml进行持续冲洗,冲洗20天后拔管。术后第8天开始延长,每日延长1mm。
图10 左小腿病灶清除。 图11左胫骨远端清除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