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Ⅲ号对小儿原发性
肾病综合征复发干预的研究推荐到首页 □杨建环林瑞霞陈敏广 《浙江中医杂志》2009年第02期1/3页123
摘要目的:观察肾病Ⅲ号对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NS)复发的干预作用。方法:收集初次发作INS患儿77例,随机分成两组,中西医结合组(中西医组)39例,西医组38例。观察疗程6个月。测定二组患儿治疗前后肾病复发情况,并比较二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与西医组比较,中西医组的复发率显著下降(P<0.05),而IgG水平显著增高(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更有效地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少INS复发率。
关键词肾病Ⅲ号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复发中医药疗法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INS)复发是儿科临床医师面临十分棘手的问题,由于病情反复,机体抵抗力下降,长期肾病状态和激素治疗,带来诸多副作用,严重影响小儿身心健康,为此,我们进行应用肾病Ⅲ号中西医联合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认为具有较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收集我院自2004年6月至2006年12月初次发作INS患儿77例,均符合2001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制订的诊断标准[1],全部病例均属激素治疗敏感者,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成两组。中西医结合组(中西医组)39例中,男27例,女12例;年龄<2岁2例,2~7岁27例,>7岁10例;平均病程9.2天。其中
高血压1例,
血尿8例,IgG2.68±1.45。西医组38例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2岁3例,2~7岁26例,>7岁9例;平均病程10.1天。其中高血压0例,血尿7例,IgG2.96±1.39。各组血清补体C3及肾功能检查均在正常范围,两组一般资料及病情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药物应用、监测方法、统计方法如下。
1.2.1药物应用:西医组应用强的松2mg/kg•d(总剂量每日≤60mg),分次口服,约4周后改隔日2mg/kg口服4周,以后每2~4周减5mg,共6个月。中西医组用药开始同西医组,肾病缓解后即在西医组基础上加用肾病Ⅲ号,方剂组成:黄芪、茯苓各12g,生地15g,山药、女贞子、旱莲草、山萸肉、丹皮、仙茅、仙灵脾各9g,蒲公英6g,生甘草3g。随证加减:气虚易感者加白术、防风,瘀血阻络者加丹参、赤芍,湿浊内困者加米仁、猪苓。每周4~5剂,共服用3~6个月。
1.2.2监测方法: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均测定血尿常规、血清肝肾功能、血脂、免疫球蛋白及24小时
尿蛋白定量,服用肾病Ⅲ号1个月时再测定两组血清IgG值,复发时需测定肝肾功能、血脂等。每2~4周门诊随访均测定尿常规,记录疗程小于1月、1~3月、3~6月时的复发例数。
1.2.3数据统计:记录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分别采用χ2检验及t检验,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两组复发情况比较:疗程结束后,中西医组未按规定服药及失访4例,西医组失访2例,两组复发率比较,中西医组各个时期复发率明显低于西医组,P<0.01,详见表1。
2.2两组IgG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IgG水平均下降,疗程结束后,中西医组IgG水平上升明显高于西医组,P<0.05,详见表2。
3讨论
据国内外报道INS复发率约占60%,其复发原因认为与病理类型、激素疗程和剂量、感染、肾上腺皮质功能状态等有关。而感染是INS复发最主要的原因之一[2-3],由于肾病时免疫球蛋白、调理素及营养物质丢失,且激素应用可使免疫功能低下,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的反馈抑制、皮质醇水平下降等有关。本组资料中,两组治疗前IgG水平均下降,分别为(2.68±1.45)g/L及(2.96±1.39)g/L,也证明此点,因此,中西医治疗可弥补此方面不足之处,并且已积累了不少经验[4-6]。中医学认为,肾病综合征本质是肾阳不足,阴亏亦因
阳虚而成,是由阳虚及阴,归根结底是肾中阴阳失调结果[7]。我科制定肾病Ⅲ号方具有益气温肾阳功效,方中黄芪、仙茅、仙灵牌、萸肉均有补气温肾作用,仙茅、仙灵牌经研究还含有多种抗体[8],可有效防止机体对激素的依赖、症状反跳,且有助于顺利撤减激素,巩固疗效[5-6]。本观察中发现,西医组在1个月内复发率较高,可能与激素改为隔日疗法、剂量骤减、此期间免疫球蛋白水平仍低有关,而合并服用肾病Ⅲ号的中西医组复发率明显低于西医组(P<0.05),且免疫球蛋白恢复水平高于西医组(P<0.05),亦说明该方疗效明显的可能机制。此外,现代研究认为,黄芪还有利水消肿、降压、降低血小板粘附力、促进蛋白合成及降脂、调节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作用,方中生地、女贞子、旱莲草、丹皮有滋养肾阴、活血化瘀作用,女贞子、旱莲草还可降血脂、抗血小板凝集、增强免疫功能;茯苓、怀山药健脾补肾;蒲公英有抗炎作用等功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医组1个月、1~3个月、3~6个月复发率及总复发率均明显低于西医组(P<0.01),亦证实了该方良好的效果。1/3页123评论(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