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1-28 02:07:27 来源:detail.china.alibaba.com
阿里巴巴-供应溴氰菊酯原药,溴氰菊酯,溴氰菊酯原药,这里云集了众多的供应商,采购商,制造商。这是供应溴氰菊酯原药,溴氰菊酯的详细页面。计量单位:吨,产品单价:630000.00,供货总量:10000,类别:有机农药,剂
中文名称:溴氰菊酯、凯素灵、敌杀死、右旋顺溴腈苯醚菊酯、凯安保倍特 英文名称:DecamethrinK-othrinDecisDeltamethrin 理化特性 化学式:C22H19Br2NO3 分子量:505.24 性状:纯品为白色晶体、无味。 熔点:99-101℃ 相对密度(水=1):0.5 蒸气压:1.9×10-8Pa/20℃,2×10-6Pa/25℃ 挥发度:对光热、空气稳定,在40℃储藏6个月不分解。在碱、漂白粉中易分解。 溶解度:难溶于水(水≤0.002ppm)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中,如丙酮50%,环己酮75%,二恶烷90%,苯45%。 闪点:1 油水分配系数: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5.43 作用特点:以触杀、胃毒为主,对害虫有一定驱避与拒食作用,无内吸熏蒸作用。杀虫谱广,击倒速度快,尤其对鳞翅目幼虫及蚜虫杀伤力大,但对螨类无效,作用部位在神经系统,为神经毒剂,使昆虫过度兴奋、麻痹而死。 危险性 毒性 5.1急性毒性:属中等毒类。纯品经口LD50小鼠27-42mg/kg,大鼠105-168mg/kg。工业品对雄性大鼠经口LD50为128mg/kg。大鼠经皮剂量达2940mg/kg,动物无死亡。狗经口300mg/kg,仅出现呕吐、兴奋和后肢发僵,48h后逐渐恢复正常。大鼠和狗静脉注射LD50为2-2.5mg/kg。家兔急性经皮LD50大于2000mg/kg,2.5%乳油涂于家兔皮肤,见轻微刺激作用,引起磷状上皮脱落;0.1%的乳油无刺激作用。 5.2慢性毒性:给大鼠和狗90d的经口染毒,最大剂量为10mg/kg时,大鼠在第6周对噪声刺激反应亢进外,未见其他中毒表现,病例检查也无异常。狗在染毒初曾出现流涎、呕吐、水样便以及震颤、头和四肢不随意运动等中毒表现,从5周起上述症状逐渐减轻。病理学检查包括脏器、中枢和周围神经组织均未见异常。 分装本品的工人可出现皮肤粘膜刺激症状,如流泪、喷嚏、棉布发痒或烧灼感,常在脱离接触后次日消失。皮肤上出现的粟粒样红色丘疹可持续数天。 5.3诱变性:Ames试验,溴氰菊酯剂量高达5000ug/皿,TA1535,TA98和TA100等菌株未引起回变率增高,对CHO细胞和小鼠骨髓细胞的染色体畸变及SCE均无影响。。 5.4致癌性:动物实验未见有致癌作用。 5.5致畸性:大鼠经口最小中毒剂量(TDLo):70mg/kg(孕7-20天),新生鼠生长统计改变。小鼠经口TDLo:30mg/kg(孕7-16天),致肌肉骨骼发育异常。小鼠经口TDLo:50mg/kg(孕8-12天),致活产指数、存活指数改变。 5.6体内转归: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进入体内,通过水解酶对分子中酯链水解(包括羟基化、羧基化与结合等解毒过程,和葡萄糖醛酸结合成苷,和硫酸结合成酯,代谢产物从尿中排出体外。 5.7中毒机制:至今未见完全阐明的报告。溴氰菊酯可引起神经膜钠离子通道的正常生理功能失活过程延长。钠离子持续内流,先兴奋后传导抑制。通过对染毒大鼠脑电图研究证实溴氰菊酯毒作用部位主要为对大脑皮层高级中枢抑制。此外有神经毒素产生,加强对肌体的影响。 临床 6.1急性中毒 6.6.1临床表现 短期内密切接触大量药物后1-48小时出现面部感觉异常(烧灼感、针刺感、蚁走感或紧麻感),明显的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呕吐、精神萎靡、多汗、流涎;少数出现胸闷、肢端发麻、心悸、视物模糊、瞳孔缩小,病情进展可出现肌束震颤或轻度意识障碍或昏迷,还可发生阵发性抽搐,部分患者可发生肺水肿。口服10分钟至1小时后出现上肢灼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乏力等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较严重。 眼接触:立即引起眼痛、畏光、流泪、眼睑水肿、球结膜充血水肿。 皮肤接触:可出现局部刺激症状和接触性皮炎、红色斑疹或大疱。这些表现多在脱离接触后短期内消退,仅少数人伴有全身症状。 6.1.2诊断 轻度中毒:出现明显的全身症状包括头痛、头晕、乏力、食欲不振及恶心,并有精神萎靡、呕吐,口腔分泌物增多或肌束震颤者。 中度中毒:出上述临床表现外,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a.阵发性抽搐b.意识丧失c.肺水肿 6.1.3治疗 清洗污染皮肤;口服者可用请水或2%-4%碳酸氢钠洗胃。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可给予肝泰乐、vitB6、能量合剂。控制抽搐:静脉葛根素250-300mg,2-4小时可重复一次。24小时总量不超过20mg/kg。唛酚生(mophenesin)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治脑水肿、肺水肿,给氧、减压。发生上消化道出血,按内科常规处理。严重用阿托品,但用量不宜超过10mg。 现场抢救 吸入:新鲜空气,休息,并给予医疗护理。皮肤接触:脱掉污染衣服,冲洗,然后用水和肥皂冲洗皮肤。眼睛:首先用大量水冲洗几分钟(如方便取下隐型眼镜),然后就医。摄食:立即获得医疗护理;服用活性炭浆。 慢性中毒临床表现:至今发现慢性中毒病例二例,均以呼吸道症状为主。 预防 工艺改革:采用密闭装置,自动化控制系统,减少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直接接触毒物机会。 安全操作:在生产操作、分装、使用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包装:25KG每桶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