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中国盲人数字图书馆

时间 : 2009-11-27 16:14:13 来源:www.cdlvi.cn

[摘要]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是最常见的一种先天性足部畸形,其发生率约为新生儿1%~4.4%。男:女约为2:1,单侧略多于双侧。本病由足下垂、内翻、内收三个主要畸形综合而成。【病因病机】关于畸形的病因有不少假设,但真正的病因不明。常用的解释有环境、遗传、胚胎发育等,所以病因可能是多因素的。马蹄内翻足的主要病理变化,足与踝内侧和后侧的软组织均短缩,包括皮肤、肌肉、肌腱、关节囊、韧带、神经和血管。足前部内翻和内收;后踝内翻;踝与距骨下关节下垂;成人可有明显的胫骨内旋。【临床表现与诊断】(一)早期生后即见到足部畸形,呈跖屈、内翻、跟腱挛缩、前足内收、足跟小、足内侧缘皮肤皱褶等。(二)晚期当患儿达行走年龄,畸形将会因承重而加重、挛缩变得更坚实。足背外侧踩地、跟轴内侧偏斜,整个足部发生扭曲,甚至足底朝上,足外侧承重部位出现胼胝和滑囊。后跟小而极度下垂和内翻,小腿肌肉萎缩,跛行。双侧内翻畸形时,小腿内旋内翻呈“O”形,出现摇摆步态。X线表现:摄片的目的不完全是为了明确诊断,而是为了了解下垂和内翻的机制和程度,便于制订正确的矫形方案。正位片显示距骨轴线与第1跖骨不在一直线上,跟骨轴线与第5跖骨也不能连成一直线,跟距轴线交角小于30。。侧位片显示距骨轴线与第1跖骨轴线不能连成一直线,跟距角小于20°(正常为30°以上),距骨偏宽,近端关节面呈切迹状。舟骨也显得短阔,并内移及旋转,骰骨也向内侧及足底移位。【鉴别诊断】主要与小儿麻痹后遗症所致的马蹄内翻足相区别。【治疗】(一)外治法1.手法按摩矫正适用于生后1~2周的婴儿,以指揉、指捻及扳正手法为主(图3-31),每日3~4次,每次5分钟,直到畸形被纠正,此法也可教授给家长。2.石膏管型矫正经手法治疗,于手法期间可用粘膏条保持于矫正位;效果不显著者,可采用石膏矫正术。治疗顺序同手法,先矫正内收,然后内翻,最后背屈,置足于过度矫正位(图3-32)。同时行跟腱延长术及踝后关节囊松解术,以免复发。为减少局部压迫,最好采用多次更换石膏的矫正方法。初期石膏型1~2周更换1次,畸形明显矫正后可3~4周更换1次。直到畸形矫正成功。方可去掉石膏型,并穿矫形鞋1~2年,以防复发。(二)手术治疗1.软组织松解术适用于3~6岁儿童,松解足内侧胫后肌腱、跟后侧跟腱及踝关节后侧关节囊,跟底侧跖腱膜及有关的关节囊(包括跖楔、舟楔、距舟、距下等关节囊)。若有肌力不平衡,可行肌腱移位术,术后石膏固定,以达到矫形的目的。2.三关节融合术适用于15岁以上并有多种畸形并存者,可行此术。无论采用手法或手术矫正畸形,术后均需作较长时间的外固定,若外固定时间过短,多有复发可能。复习思考题◆什么是成骨不全综合征?请简述它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上一页12上一页12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中国盲人数字图书...”相似的文章

更多>>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疾病

本病根据临床表现均能作出诊断,一般不需依据X线检查确诊,但对于判断马蹄内翻足畸形程度和对治疗疗效的客观评价,X线摄片是不可缺少的,正常新生儿足部X线片可见跟,距和骰骨的化骨中心,马蹄内翻足的病儿足部诸...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