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体征和诊断
原发性纤维
肌痛综合征的患者,肌肉僵硬和疼痛的发作,多为渐进性和弥漫性,具有"酸痛"的性质.局限型病人则常为突然和急性发病.用力牵拉及过劳能使疼痛加剧.可有压痛,常局限于特殊的很小范围内,即所谓"压痛点".可有局部肌
肉痉挛,但不一定为肌电图所证实.炎症并非本病的特征,它只是全身性原发疾病的一种表现.
原发性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诊断是通过识别弥漫性纤维肌痛的典型特征与非风湿病症状(如失眠,
焦虑,疲乏,肠道过敏症状等),排除其他全身性疾病(如全身性骨关节炎,RA,
多发性肌炎,风湿性多肌痛或其他结缔组织病等);排除心理性肌肉疼痛与痉挛(这是最困难的).与上述疾病相关的纤维肌痛症(并存或继发性)可有肌肉骨骼的症状和体征,类似于原发性纤维肌痛症(心理性风湿病例外),需与之区别,以利于更好地治疗潜在性疾病及纤维肌痛症本身.对于中年女性病例必须除外潜在的风湿性疾病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肌肉可存在非特异性的和轻微的组织病理改变,而这些改变也可出现在正常对照者.
预后和治疗
轻症纤维肌痛可随着紧张的解除而自行消退,但常可能出现反复或转为慢性.使病人放心和说明本病为良性疾病,伸展练习,有氧健身,改善睡眠,局部热敷,轻柔按摩均能使病情减轻.睡前服用小剂量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10mg或最小有效耐受剂量)能加深睡眠并对疼痛有调节作用.阿司匹林650mg每3~4小时1次,或足够剂量的其他非类固醇抗炎药在临床试验中显示无效,但可能对某些人有帮助.可在压痛,无力的局部单纯注射1%利多卡因1ml或2ml,或与20~40mg醋酸氢化可的松混悬液一起注射(方法见慢性下背痛治疗中的软组织注射).若某药物出现嗜睡作用,则可改用其他同类药(小剂量).早晨服用5-羟色胺特异性抑制剂(如氟苯哌苯醚HCl10mg或20mg)能减轻抑郁,改善症状.必须小心避免因用药加重睡眠问题,否则会引起失眠.并用综合性支持疗法者功能性预后良好,虽然程度不同的症状可持续存在.针对焦虑或抑郁的治疗,则需要更积极的特殊方法和病人的配合支持.总之,最佳治疗应该是个体化,综合性且可调整,并要求病人直接参与.收藏分享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