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1-27 18:49:56 来源:www.39kf.com
腮腺多形性腺瘤手术治疗152例属于2008年第5卷第8期栏目,主要讲述了【关键词】 腮腺多形性腺瘤。面神经。并发症 腮腺多形性腺瘤是口腔涎腺疾病中发生率最高的肿瘤,其特点为:(1)肿瘤组织没有完整包膜,与邻近
【关键词】腮腺
腮腺多形性腺瘤是口腔涎腺疾病中发生率最高的肿瘤,其特点手术治疗为首选[1]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1.1
1.2手术方式腮腺多形性腺瘤均采用腮腺耳前后颌下区的S形切口,解剖面神经,肿瘤体积较小,位于腮腺浅叶或下极者行肿瘤及腮腺浅叶切除术,共78例,肿瘤位于深叶紧靠面神经者,行肿瘤加腮腺浅叶及部分深叶切除,共65例;肿瘤位于深叶者9例,行腮腺全切除术。以上术式均保留面神经,术中及术后病理检查确诊。
1.3结果152例经手术治疗后均痊愈出院,随后观察1~12年,手术后肿瘤复发5例占3.2%。行第2次手术,经随诊1~4年未见复发,152例经病理切片证实为多形性腺瘤,其中肿瘤细胞生长活跃,侵犯包膜28例;包膜外有瘤细胞生长4例;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瘫18例,其中15例于手术后3~5天恢复,其余3例6个月内恢复,术后暂时性涎瘘4例,占3%,均于术后5~7天出现,经加压包扎及口服阿托品片治疗,均治愈出现耳颞神经综合征18例,发生率为12%。
2.1术后复发腮腺多形性腺瘤是一
2.2常见并发症
2.2.1面神经损伤手术常见并发症是面神经损伤、涎瘘及味觉出汗综合征,本组术后面神经损伤18例,多
2.2.2涎瘘涎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残余的腺体和腺体导管破损形成。通常在术后5~7天出现,本组发生涎瘘4例,占3%。笔者认为,预防术后涎瘘的主要措施:(1)术中缝扎残余腺体要彻底。(2)术后加压包扎确切,时间可延长到拆线后1周。(3)术后可给予口服小剂量阿托品,以抑制唾液分泌。(4)进食应避免酸性饮食。
2.2.3耳颞神经综合征又称味觉出汗综合征,一般发生于术后3~6个月,表现为进食时术区某一部分皮肤潮红和出汗,本组发生18例,占13%,低于同类报道,深叶切除后此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部分浅叶切除者,这可能是因为深叶切除易促使腮腺分泌的耳颞神经末梢与使汗腺分泌的末梢发生错位愈合。目前提倡的区域性切除术可有效保护耳颞神经,降低耳颞神经综合征的发生率。
2.3手术方式腮腺多形性腺瘤的特点是肿瘤组织浸润包膜,因此,即使肿瘤明显位于腮腺浅叶,也不宜做单纯腮腺肿瘤剜除术,切除范围应包括肿瘤及肿瘤周围0.5~1.0cm的正常腺体组织,解剖保留面神经的腮腺浅叶或腮腺全切除术已成为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的经典术式,可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特别是可避免面神经损伤[3]。对于复发的腮腺多形性腺瘤,再次手术具有一定困难,术中损伤面神经的危险性显著高于初次手术者,因此,对术者的解剖知识及手术具有一定困难,术中损伤面神经的危险性显著高于初次手术者,因此,对术者的解剖知识及手术操作技巧要求
【参考文献】1黎介寿,吴孟超,周树夏.手术全集・口腔颌面外科卷.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375.2PhillipsPP,OlsenKD.Recurrentpleomorphicadenomaoftheparotidgland:reportof126casesandareviewoftheliterature.AnnOtolRhinolLaryngol,1995,104(2):100-104.3马远新,顾晓明.S6例腮腺混合瘤部分腮腺切除的临床回顾分析.口腔颌面外科杂志,1998,8(2):134.
作者单位:133700吉林敦化,敦化市医院口腔科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