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涎腺癌

14例涎腺基底细胞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时间 : 2009-11-27 15:08:53 来源:kq.qe.cn

[摘要]

【摘要】 目的 总结涎腺基底细胞腺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生物学行为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14例涎腺基底细胞腺癌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其临床特点为:女性多于男性,发病部位以小涎腺为常见,颈淋巴结转移率为21.4%,远处转移率为14.3%,患者预后相对较差。组织病理表现类似于基底细胞腺瘤,但有较多核分裂象和浸润性生长的特点。结论 其生物学行为属中度恶性肿瘤,治疗以根治性切除为主,病变广泛者可考虑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

Basalcelladenocarcinomaofthesalivarygland:aclinicopathologicstudyof14cases

YUGuangyan,GAOYan,MADaquan.

  schoolofStomatology,BeijingMedicalUniversity,Beijing100081

  【Abstract】 Objective Tostudyclinicopathologicfeaturesandbehaviourofthebasalcelladenocarcinomaofsalivaryglandtumorandprognosisofthepatients,Methods 14caseswithbasalcelladenocarcinomawerestudiedclinicopathologically.Results Theclinicalfeatureswereasfollows:femalesmorethanmales;mostfrequentlyintheminorsalivaryglands;21.4%ofcervicallymphnodemetastasisand14.3%ofdistantmetastasis;andratherpoorprognosis.Thehistopathologicappearancesweresimilartothoseofbasalcelladenoma,butwithmoremitoticfiguresandinfiltratinggrowth.Conclusion Thistumorwasofmoderategrademalignancy.Itmustbetreatedradically.Theelectiveneckdissectioncouldbeconsideredforthepatientswithextensivetumors.

  【Keywords】 Salivaryglandneoplasms  Carcinoma  Pathology,clinical  Surgery,operative

  基底细胞腺癌是与基底细胞腺瘤相对应的涎腺恶性肿瘤。WHO涎腺肿瘤组织学新分类[1]中将其列为一类独立的肿瘤。因其少见,文献中很少有专题报道[2-5]。我们对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诊治的14例涎腺基底细胞腺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对其临床及病理特点、生物学行为、鉴别诊断及治疗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临床资料

  14例涎腺基底细胞腺癌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9例,年龄4~79岁,中位年龄45岁。

  肿瘤发生于腭部6例,颌下腺2例,口底2例,颊部2例,腮腺及上颌窦各1例。

  14例患者中,4例系外院治疗后复发者,10例为初发肿瘤,后者病期2周~5年。其中5例在6个月以内,2例10个月~3年,3例3~5年。

  6例患者有局部疼痛症状,1例腮腺肿瘤患者无面神经麻痹症状。

  本组患者以中晚期肿瘤居多,9例肿瘤最大直径在4cm以上。3例腭部肿瘤侵犯上颌窦多个骨壁,1例肿瘤占据整个口底,1例肿瘤累及整个颌下区,固定而不活动。5例肿瘤直径小于3cm,其中1例腭部肿瘤为0.8cm×0.8cm早期病变。

  全部病例均采用根治性切除术。3例行根治性颈淋巴清扫术,其中2例术后病理证实颈淋巴结转移。1例腮腺肿瘤行全腮腺及肿瘤切除,保留面神经,同时摘除与腮腺下极相邻的颈深上淋巴结,术后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2例接受术后放射治疗,剂量分别为60Gy和50Gy。

  13例得到随访,9例术后复发(13例中9例初治患者,5例复发,4例复治患者均复发)。间隔时间7个月~7年不等。1例在入院时即有肺转移,另1例在术后10年随访中出现肺转移。5例分别于术后1、1.5、2.5、3及10年死于肿瘤。4例术后1.5、3、4及11年带瘤生存。4例分别在术后1、2、2.5及3年无瘤生存。

  病理表现

  14例基底细胞腺癌的病理所见相似于基底细胞腺瘤,与基底细胞腺瘤的主要不同是有较多的核分裂象和浸润性生长的特点。肉眼观察见肿瘤无被膜。镜下见肿瘤呈浸润性生长。肿瘤主要由两种细胞构成:一种细胞体积较小,细胞浆少,细胞核深染,此种细胞常排列在肿瘤细胞团的周围;另一种细胞多角形,有的呈梭形,体积较大,有嗜伊红胞浆,胞核染色较浅。此种细胞常排列在肿瘤细胞团的中央。肿瘤细胞的共同特点是细胞大小较一致,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象依不同病例可多可少,常不超过每高倍镜视野2个。肿瘤细胞排列有3种方式:①实性团块,此型较多,共10例。实性团块的周围细胞可呈极性排列,但远不如基底细胞腺瘤明显(图1)。团块周围的结缔组织可形成基底膜样结构,但常不明显。团块可大可小,较大时中心可见坏死。②小梁状,此型较少,共3例。肿瘤细胞排列成互相吻合的小梁状,小梁之间可见嗜伊红物质(图2)。③管状,1例。肿瘤细胞排列成小腺管样,腺管中央可见嗜伊红物质。上述3种排列方式有时可见于同一肿瘤内,即同一肿瘤内可有实性、梁状或管状排列的细胞,只是多少不同。2例见肿瘤浸润神经,1例浸润血管。

图1 实性型 部分实性团块的周围细胞呈极性排列,核分裂象较多见(HE×300)

图2 小梁状 肿瘤细胞呈梁状排列(HE×300)

  一、发病情况

  关于涎腺基底细胞腺癌的专题报道很少。作者曾复习德国汉堡大学涎腺疾病研究中心的档案资料,发现22例基底细胞腺癌[6]。Ellis和Wiscovitch[2]复习美国陆军病理研究所的档案病理资料,发现29例基底细胞腺癌。本组报告14例本院资料,与Ellis等报告的资料相比较,其发病情况有较大差异。

  1.Ellis和Wiscovitch[2]报告的29例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1例不详,男性多于女性。本组女性患者多于男性,男女比例为5∶9。

  2.该瘤可见于各年龄组,Ellis和Wiscovitch[2]报告的病例年龄介于27~92岁,平均58岁。本组患者年龄4~79岁,平均44岁。30~55岁的中年人多见,占78.6%(11/14)。

  3.发病部位的差异尤为明显,Ellis和Wiscovitch[2]的病例中,以腮腺为最常见,占24例,颌下腺3例,小涎腺(颊部)仅2例。本组病例多见于小涎腺,占11例,腮腺仅1例。基底细胞腺瘤除腮腺外,尚好发于上唇。但迄今未见上唇基底细胞腺癌的报道。Ellis等[5]报道的21例基底细胞腺癌中,2例伴头皮皮肤圆柱瘤,本组未见此现象。

  二、临床特点及生物学行为

  1.病期长短不一。Ellis和Wiscovitch[2]的资料中,平均病期1.8年(数周至7年)。本组约占半数患者在半年以内,但亦有部分病例在3年以上。

  2.病变广泛者可发生颈淋巴结转移,本组颈部转移率为21.4%(3/14),部分病例亦可发生远处转移,本组占14.3%(2/14)。

  3.术后复发率较高,本组初治病例复发者占55.6%。

  4.部分病例短期内死亡,部分病例多次复发,多次治疗,生存时间较长。

  5.目前尚缺乏对于涎腺基底细胞腺癌大样本的远期随访资料。Ellis和Wiscovitch[2]认为,根据现有资料,基底细胞腺癌的生物学行为类似于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属于低度恶性。但根据本组资料,结合肿瘤的生长速度、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率、术后复发率及患者预后分析,其生物学行为符合中度恶性肿瘤。

  三、鉴别诊断

  主要指组织病理学的鉴别诊断,应注意与下列肿瘤相鉴别。

  1.基底细胞腺瘤和膜性基底细胞腺瘤:组织学表现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基底细胞腺癌的细胞具异型性,核分裂象较多见,局部呈浸润性生长,恶性肿瘤的特点较明显。

  对于基底细胞腺癌是原发性恶性肿瘤还是由基底细胞腺瘤恶变而来的问题尚有争议。Ellis和Wiscovitch[2]认为,良性与恶性基底细胞腺上皮肿瘤的发病年龄非常相似。因而,就多数基底细胞腺癌而言,是原发的恶性肿瘤,并非基底细胞腺瘤恶变而来。Batsakis和Luna[7]则提出,基底细胞腺癌既可原发,也可来自于基底细胞腺瘤的恶变,并证实基底细胞腺瘤与恶性上皮性肿瘤并存的病例。本组病例中,虽有病期长达5年以及在外院多次治疗多次复发者,但未见基底细胞腺瘤与腺癌并存或两者过渡的表现。因此,绝大多数基底细胞腺癌为原发恶性肿瘤。

  2.实性型腺样囊性癌:均可为由基底样细胞形成的实性团块,易于混淆。基底细胞腺癌可见车轮状漩涡的鳞状结构,外周细胞呈栅栏状排列,腺样囊性癌则无此特点。基底细胞腺癌核分裂象相对较多见,肿瘤团块或条索内常见血管,而腺样囊性癌较少见。基底细胞腺癌亦无典型的筛孔状结构。腺样囊性癌细胞核深染,大小一致,多呈多角形,胞浆往往透明,不似基底细胞腺癌核圆形,有时呈泡状,胞浆不透明。

  3.涎腺导管癌:该瘤常见实性团块,并见团块中心坏死,形成“粉刺”样结构。基底细胞腺癌实性团块较大时也可见中心坏死,故需作鉴别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14例涎腺基底细胞...”相似的文章

更多>>

涎腺癌疾病

1.涎腺区肿物,早期可类似良性肿物表现,晚期出现生长加速,肿物固定,疼痛,面瘫,区域淋巴结肿大等。 2.涎腺造影示侵蚀性破坏影像(分支导管破坏,碘油外漏等),CT片可见腺体被边界不清的肿块破坏或挤压移位,造...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