涎腺结核是一种少见的涎腺感染,有研究者对其进行研究分析:一、研究
临床资料:5例中腮腺结核3例,颌下腺结核2例;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14~24岁,平均17.6岁,病程1个月~12个月,无结核病史或其它系统结核,见附表。
观察症状:缓慢长大肿块,无痛,有消长史,无发热、
盗汗左腮腺结核左腮腺区
淋巴结核右腮腺
混合瘤缓慢长大肿块,无痛,无明显消长史,无发热、盗汗右腮腺结核左腮腺区肿物缓慢长大肿块,无痛,近期生长加快,无发热、盗汗左腮腺区结核左腮腺区淋巴结核左颌下腺肿物缓慢长大肿块,无痛,近期生长加快,有消长史,时硬时软,无发热、盗汗左颌下腺结核左侧慢性颌下腺炎症急性发作轻痛肿物,发热达38.5℃,左颌下腺区红、肿、热、痛左颌下腺结核。
二、讨论
涎腺结核的感染途径包括血源、淋巴源及导管逆行感染。涎腺结核极少伴有全身其它系统结核病史,本组5例均是如此,所以,血行性感染不是涎腺结核的主要感染途径,绝大多数是淋巴源性,本组2例已证明。涎腺结核可分为原发性腺实质结核和涎腺淋巴结核病变突破淋巴结被膜后继发性侵犯腺实质两类。涎腺结核以腮腺最常见,颌下腺次之,舌下腺及小涎腺较少。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大多病史较短,数月或1年左右,仅表现为局限性肿块,界限清楚、活动,部分病例有消长史及(或)时硬时软表现,甚至出现短期生长加快或表现为
急性蜂窝织炎,偶可见脓性分泌物从导管口流出。
由于涎腺结核发病率低,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很少伴有全身或其它系统结核,很易被误诊为涎腺肿瘤、慢性涎腺炎、急性蜂窝织炎等,本组5例术前均为确定诊断。青少年涎腺区肿块,尤其有较明显的肿块消长史或(及)时硬时软表现时应考虑涎腺结核。此外,如涎腺导管口有浓性分泌物或穿刺明显波动肿块的吸出物可作耐酸染色以明确诊断,如伴全身或其它系统结核则有助于诊断。
如临床明确诊断为涎腺结核,应行病灶清除术,并在术前、术后抗结核治疗以防感染扩散。如形成结核性
脓肿,可抽除脓液后,向脓腔内反复多次注射抗结核药物,对全身或其它系统结核患者,应以全身抗结核治疗为主。
论坛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