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胶囊;内窥检查镜,胃肠道;胃
肠出血 不明原因
消化道出血(OGIB)系指常规胃镜和结直肠镜检查未能发现异常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消化道出血,在消化道出血中约占5%。由于OGIB的出血部位多位于小肠,常规内镜和传统检查方法对其诊断价值有限。胶囊内镜可在患者毫无痛苦的情况下获取整个小肠的影像学资料,无明显不良反应和并发症[1]。本研究旨在评价胶囊内镜对OGIB的诊断价值,分析胃肠镜复检阳性的可能原因。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收集2003年10月-2007年6月43例常规胃镜和结直肠镜检查结果阴性的OGIB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男性29例,女性14例,年龄中位数50岁(12~83岁)。患者出血时间中位数12个月(4d~8年),平均血红蛋白81g/L(33~145g/L)。在行胶囊内镜检查前接受过其他检查(包括胃镜、结直肠镜、上消化道钡餐、全消化道钡餐、钡剂灌肠、小肠钡灌、放射性核素扫描、血管造影等)128次,平均2.97次/例(2~7次/例)。
1.2方法受检者常规肠道准备、禁食。吞服M2A胶囊内镜(以色列GivenImaging公司)后每隔0.5~1h可进数小口清水,4h后可进简餐,检查期间允许自由走动。检查结束后以专用软件分析所获图像并作出诊断。
1.3结果判定结果分为阳性(发现可明确解释出血原因的病灶,如溃疡、肿瘤、多发性血管发育不良等)、可疑阳性(发现的病灶不能完全解释临床出血情况,如孤立的小糜烂、血管发育不良等)和阴性(未发现明显病变)。阳性、可疑阳性和阴性例数与总例数之比分别定义为阳性率、疑诊率和阴性率。阳性率与疑诊率之和为检出率。
2结果
2.1所有患者均能顺利吞下胶囊,检查期间无不适主诉。3例(7%)检查结束(胶囊内镜电池耗尽,不能再继续拍摄)时胶囊尚未通过回盲部,其中1例已发现出血病灶。阳性率、疑诊率和阴性率见表1。16例(占39例检查结果阳性、可疑阳性的41.0%)胶囊内镜诊断得到随后的胃镜、肠镜、手术等证实(10例病理诊断,分别为空肠:海绵状血管瘤、血管瘤、间质瘤各1例、腺瘤性息肉2例;回肠:憩室病、转移癌、溃疡各1例;十二指肠:降部管状
腺癌1例;升结肠管状腺癌1例)。
表143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胶囊内镜检查(略)
Tab1Theresultofcapsuleendoscopyin43patientswithOGIB
憩室、息肉、肿瘤、海绵状血管瘤等诊断系结合随后的检查、手术等确诊.
2.2胃肠镜复检9例复查胃肠镜均找到病灶,病程中位数12月、接受过3.7次检查(胃镜1.8次、肠镜1.1次)。其中5例为胃、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上段溃疡或糜烂;3例病历记录清楚者均系反复间歇性
黑便、病程4~36月,2例为球、降部多发浅表溃疡;1例胃窦多发糜烂。另外4例分别为十二指肠降部下段管状腺癌、屈氏韧带附近绒毛腺瘤、升结肠管状腺癌及回肠末端溃疡。
上一页12上一篇: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对类风湿
关节炎诊断的价值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