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1-27 08:07:27 来源:www.chinabaike.com
小儿流行性感冒 ,中国百科网
轻症病变仅有上呼吸道卡他性变化,重症则以出血性坏死性支气管炎及间质性肺炎为主,呼吸道粘膜早期有单核细胞浸润及水肿,晚期则有广泛上皮细胞坏死及出血性渗出物,而基底层细胞未受影响。肺间质也有水肿及细胞浸润,肺泡内可有肺透明膜形成,包涵体只见于胞浆内而不见于胞核内。肺部病变可因继发感染不同的细菌而异。单纯流感一般病后5天基底层上皮细胞开始增生,未发化的上皮细胞可高达7~8层,至15天后才有纤毛出现,并产生粘液;有继发细菌感染时则基底层细胞亦受损害而延迟恢复。
【流行病学】2.免疫力人类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获对同型病毒的免疫力,但维持时间短,仅8~12月,不超过2年。各型及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且甲型流感病毒变异多。故人类常反复患流感,且易引起流行。①全身性抵抗力:与血液中特异性抗体高低有关,中和抗体和血凝抑制抗体水平常平行,病后2周达高峰,后渐降,8~12个月后降至病前水平。抗体从血液中渗入组织及其分泌物中,可起阻止病毒入侵及繁殖的作用。新生儿可自母体获得被动免疫力,第2~3月起明显下降,7个月时完全消失。不同年龄组小儿由于所接触的流感病毒流行株不同,其血液抗体构成也不同。细胞免疫方面已证实感染后NK细胞杀伤力及干扰素活力增高;②局部抵抗力:感染大多为呼吸道局部粘膜的表面感染,病毒不侵犯血流,潜伏期短,血清抗体防止感染作用受限,且不持久,故局部免疫力显得更为重要。局部粘膜受病毒感染后很快分泌特异性SIgA,对抗病毒入侵,起主要的局部保护作用。此外,局部发生炎症反应,粘膜纤毛运动增快,分泌物增多,起非特异排除病毒作用。且局部呼吸道上皮细胞受病毒感染后损坏变态,短期内病毒不易再度侵入,也起一定保护作用。
3.年龄儿童及少年患此病者为多,以5~20岁发病率最高。4~5个月以下的婴儿较少受到传染。当新亚型引起大流行时,各年龄组发病率接近,但仍以5~14岁小儿为多,感染率几近50%。在局部流行年份,一般人群感染率为10%左右。年幼儿及老人、孕妇易得重症,病死率较高。乙型和丙型流感也以儿童患者为多,有人报告10岁前小儿大多已患过丙型流感。
4.季节一般在温带和寒温带流感都在冬末春初流行,冬季流行时病情较重,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任何季节都可流行,但以雨季为多,大流行亦可在夏季流行,如1968年北京7月流行,1981年上海夏季流行。
5.流行特征甲型感染可呈小流行、局部流行、暴发流行,甚至世界
上一篇文章:慢性肺炎下一篇文章: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