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1-27 13:38:22 来源:k.pcbaby.com.cn
哮喘性支气管炎是指婴幼儿时期有哮喘表现的下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发作性的过敏性疾病。多在幼儿期(3岁以下)起病,常由各种不同的过敏源(如:花粉、灰尘、兽毛、螨虫、细菌等)引起,气候变化、情绪激动也能诱发。哮喘性支气管炎多发于冬春季节,起病迅急,主要表现为:患儿呼吸困难,喘憋、鼻扇、发出阵阵哭闹;患儿张口呼吸,不能平卧,被迫坐起或跪在床上,两上肢前撑,两肩耸起,前额出冷汗。发作的时间不定,可由数分钟至数小时。当孩子患病时,家长要注意呼吸道隔离,减少继发细菌感染的机会,经常变换体位,多饮水,以便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在饮食上,宜清淡,勿食过咸、过甜食物。室内空气要保持新鲜,适当通风,但不要有对流风避免患儿再次受凉。病愈后,要尽量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要注意加强防寒保暖,避免因外界气候变化再次引发哮喘。据北京友谊医院预防保健科李大夫介绍,哮喘性支气管炎常有反复发作但一般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痊愈,少数病例在数年后可发展为支气管哮喘。目前,对于患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病的2岁以上儿童,可以预防接种肺炎球菌疫苗,这样既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又节约了医疗开支,效果不错。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呼吸系统疾病,如未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小儿病例,往往发展为成人哮喘;或发展为肺气肿、肺心病,甚至导致死亡。近十几年来,由于对本病发病机制的正确认识,新的更为有效的平喘药物的不断问世,本病的治疗起了根本的变化,使支气管哮喘的预后大为改观。小儿支气管哮喘经过积极合理的治疗,绝大多数可以得到根治。(一)轻度支气管哮喘的治疗1.临床特征①间歇性短暂发作的喘息、咳嗽、呼吸困难、胸闷等,每周发作<2次;②发作间歇期无症状;③活动时可有短暂(半小时)的症状(喘息、咳嗽、呼吸困难);④夜间喘息每月<2次;⑤只表现为慢性过敏性咳嗽持续1月以上;⑥最大呼气流速(PEF)或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l)>80%预计值,PEF变异率(PEFR)<20%。2.治疗目的无症状者,主要是预防发作。发作时,其治疗目的为:①控制症状;②保持正常生活活动;③避免夜间发作;④减少PEFR的变化率;⑤保持正常肺功能;⑥减轻或消除气道炎症,降低气道高反应性。3.治疗措施(1)无哮喘发作或表现为慢性过敏性持续性咳嗽及FEV:在80%预计值以上①局部糖皮质激素每日清晨喷100ug(不论年龄),如用必可酮(becotide)气雾剂,则为2揿(每揿含必可酮50ug);小于5岁,通过储雾罐(spacer)吸入;大于5岁,可直接用揿压定量吸入剂(metudoseinhaler,MDl)吸入。或用碟式干粉吸入器,如用必酮碟(becodisk),每泡囊含二丙酸倍氯松100ug或200ug,小儿一般用lOOp.g的剂型,每日1泡。吸入糖皮质激素气雾剂后,应用清水漱口,以免引起真菌性口炎。②细胞膜稳定剂,如用酮替芬(ketotifen,zaditen),每次用0.5~lmg(3岁以下用0.5mg,3岁以上用lmg),每12小时用药1次。③在运动、接触变应原或其他刺激物前吸入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如用喘乐宁气雾剂(ventolininhaler),每次1揿,每揿含沙丁胺醇(salbutamol)lOOug;或用碟式干粉吸入器(diskhaler),如用喘宁碟(ventodisk),每泡囊含沙丁胺醇200ug或400ug2种,小儿一般用200ug的剂型,每次用1泡囊。④色甘酸钠气雾剂1揿(每揿含色甘酸钠3.5~5mg),吸入方法同上。以上①、④两项中可任选1项。(2)哮喘发作时及PEF变异率在20%以上①局部糖皮质激素,如用必可酮气雾刑,每日4~6揿(200~300ug),早晨1次吸入。小于5岁,通过储雾罐吸入;大于5岁,可直接MDI吸入。或用碟式干粉吸入器,如用必酮碟,则用100ug的剂型,每日2~3次,每次1药泡,吸入糖皮质激素气雾剂后,应用清水漱口。②口服或吸入氏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如用喘乐宁气雾剂,每次1揿,一般每12小时揿入1次,吸入方法同上。或用碟式干粉吸入器,如喘宁碟,用200ug的剂型,每日1~2次,每次用1药泡。
石膏做的[博士十级]石膏做的[博士十级]・到她家看看・她回答过的问题部落魅力:1级0/0快问智力:1级0/0广场活力:1级0/0回答采纳率达:25%(获得586朵)TueJan0617:52:35CST2009评价已经被关闭目前有0个人评论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