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小儿厌食症

论文:朱永厚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症经验,论文

时间 : 2009-11-27 21:01:39 来源:www.govyi.com

[摘要]

朱永厚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症经验,【摘要】   朱永厚教授对于小儿厌食证、小儿哮喘、小儿热证及疑难杂症的治疗有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治疗小儿厌食证经验更为丰富,他提出的治疗三法:即消食法、健脾法、

【摘要】  朱永厚教授对于小儿厌食证、小儿哮喘、小儿热证及疑难杂症的治疗有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治疗小儿厌食证经验更为丰富,他提出的治疗三法:即消食法、健脾法、滋阴法以及研制的麝珠牛黄丸、羚贝止咳糖浆等疗效显著,并认为精于辨证施治,灵活用药是治疗疾病的关键。

【关键词】小儿厌食症消食法健脾法@朱永厚老中医经验

  朱永厚教授出生于中医世家。从事中医儿科教学、科研与临床五十余载,深受患儿家属信赖与好评。朱老认为引起小儿厌食症原因很多,主要在于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如果过吃零食、甜食及饮食不能自制,均导致胃肠功能的改变,出现小儿厌食症,本文仅就朱老治疗小儿厌食症经验,介绍如下。

  1治验3法

  1.1消食法朱老认为,脾胃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小儿由于饮食及喂养不当或过食肥甘厚味,超过小儿脾胃正常功能导致食滞内停损伤脾胃,造成运化失职,食滞胃脘,胃失和降。因此出现食欲不振,食不知味,脘腹胀满,口臭或嗳气,喜冷饮,腹痛大便干燥,舌质红,舌苔薄白,脉滑等症状。治以消食法消食导滞。自拟方:焦山楂、麦芽、陈皮、半夏、茯苓、连翘、藿香、砂仁、鸡内金。腹胀加厚朴,出汗多加黄芪、防风(少量),大便干燥加蕃泻叶、大黄(小量)、白芍。

  1.2健脾法因为脾胃相表里,脾宜生则健,胃宜降则和。若乳食不能节制,饮食过多易损伤脾胃,脾为生化之源,脾失健运,易出现脾虚症状,表现为厌食或食而不化,大便多溏泻夹有不消化食物,面色少华,形体消瘦,神疲乏力,舌淡,舌苔薄白,脉缓无力。治用健脾法益气消食健脾。自拟方:茯苓、白术、太子参、山药、藿香、砂仁、鸡内金、山楂、麦芽。

  1.3滋阴法因胃为阳土,喜润恶燥,得阴则和,若小儿误用功伐之品或过食辛辣、肥甘厚味耗伤脾胃,受纳运化失常,亦可出现厌食,表现为不思饮食,烦躁少寐,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故用滋阴法滋脾养胃。自拟方:焦三楂、炒麦芽、鸡内金、天冬、沙参、白术、远志、麦冬。

  2病案举例    患儿刘某,男,4岁,厌食半年就诊,表现为食少、纳呆、腹胀、口臭喜凉饮,便干2~3d1次,小便黄。查体:精神欠佳,面色发红,舌质红,舌苔白腻,脉滑。治宜消食导滞。药用:焦山楂、麦芽、枳壳、鸡内金、厚朴、大黄(少量)、佛手、香附。水煎10~15min,每次服15mL,3次/d。2d后再诊,患儿食量略有增加,腹胀减轻,便干略有缓解,继续巩固治疗,服药4d再诊,患儿食欲明显好转,无腹胀,大便正常。

  3小结    朱老认为,小儿厌食虽属一个症状,但由于长期食欲减退,见食不贪,甚至拒食已成为一种病症,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各个年龄都可发病,尤以1~6岁小儿多见。因城市儿童发病率较高,被认为是富裕社会儿童的主要摄食问题之一。本病属于祖国医学“恶食”“伤食”“食积”“痰滞”等范畴。由于厌食症的长期存在,造成机体营养失调,免疫力下降,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朱老针对脾胃功能失调是导致本病发生的关键,提出消食、健脾、滋阴三法疗效显著[14]。

【参考文献】  [1]杨闯,周贤刚.推拿按摩法治疗小儿厌食症34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4):77.  [2]朱睿,付莹.健脾汤治疗小儿厌食症120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3):65.  [3]妥忠,孙宁,姚智卿.针刺四缝穴配合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J].吉林中医药,2008,24(7):517.  [4]徐子亮,刘华珍.健脾增食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研究[J].吉林中医药,2008,28(7):493494.

百度中搜索:朱永厚教授治疗小儿厌食症经验
谷歌中搜索: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论文:朱永厚教授...”相似的文章

更多>>

小儿厌食症疾病

1.胃肠道出血时胃管内抽出咖啡样物质及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血红蛋白水平降低。 2.血清电解质,血糖 ,血气,血浆渗透压反映机体内环境是否平衡。 3.腹胀者肝肾功能,血清心肌酶谱等监测观察全身各脏器功能损伤程度。...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