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小儿厌食症

小儿厌食症

时间 : 2009-11-27 16:15:13 来源:jib.xywy.com

[摘要]

寻医问药网疾病频道为您提供详细丰富的小儿厌食症概述,小儿厌食症疾病详情,小儿厌食症病因,小儿厌食症症状,小儿厌食症治疗方法

小儿厌食症应该如何治疗?

1.合理喂养大力宣传科学育儿知识,做到合理喂养,4个月以内的婴儿最好采用纯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的小儿很少有厌食,按顺序合理添加辅食,不要操之过急,小儿饮食以主副食为主,不乱加额外的“营养食品”。

2.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定时,按顿进食,饭前不吃零食(包括饮料),以免血糖升高影响食欲,饭后吃水果,睡醒午觉可以集中吃些糕点和糖果,家长要注意经常变换饮食的花样品种,荤素搭配,不要偏食,要保持轻松愉快的进食情绪,因种种原因,即使有几次小儿进食不好,也不要着急,不要威协恐吓小儿进食,也不要乞求小儿进食,一餐不吃,不必顾虑,也不要再用零食补充,下餐饿了自然会吃。

3.积极治疗原发病如为全身疾病引起的厌食,原发病治愈后,食欲自然会增加。

4.停用引起胃肠反应的抗生素及其他药物。

5.纠正微量元素缺乏若有缺锌,口服葡萄糖酸锌,每天1~1.5mg/kg,2次/d口服。

6.助消化剂口服胃酶合剂或干酵母片对增进食欲有一定作用。

7.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吗丁啉),能提高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促进胃蠕动,加快胃排空,能减轻腹胀,制止恶心,呕吐,对胃肠动力障碍引起的厌食有较好的作用,剂量:每次0.3mg/kg,3次/d口服,疗程4周。

8.激素疗法一般不用,对严重顽固性厌食症可考虑应用:①泼尼松(强的松),每天0.5mg/kg,3次/d口服,②小剂量胰岛素,用于顽固性厌食,胰岛素3~6U加于10%葡萄糖250~500ml静脉点滴(1U胰岛素至少给葡萄糖4g),均能增加食欲。

9.针灸与捏脊疗法有一定效果。

10.神经性厌食治疗首先要消除引起患儿不宁的各种精神刺激因素,改变不正确的教育方法,使患儿产生良好的情绪,用针灸配合语言暗示有较好的作用,常用穴位为安眠2,足三里,合谷等。

国外有采用抗抑郁药,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以改善患儿的情绪,提高患儿对进食的兴趣,剂量:12.5~25mg/kg,口服,每晚1次,在睡前0.5~1h服,一般在6~12天后见效,此外,抗组织胺和抗5-羟色胺药,赛庚啶(Cyproheptadine),可作为食欲兴奋剂,有一定效果,剂量:每天0.25mg/kg,分2~3次口服。

11.中医治疗中医辨证施治小儿厌食症有独特的效果,因此了解中医对厌食症的理论,学会中医治疗实为重要,中医认为:“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脾主运化”,厌食症主要由于脾胃功能失调。

①食滞:小儿脏腑娇嫩,加上饮食不知饥饱,易伤及脾胃,造成“食滞”,“脾胃不和”,运化功能失调,故出现厌食,这是最常见的原因,食滞日久,滞热内生灼伤阴液,耗伤正气,导致虚像毕露,遂转为疳症(营养不良Ⅱº,Ⅲº)。

②脾湿:多见于大孩,历夏季,暑湿之气偏盛,湿邪内侵,脾被湿困,运化受阻,引起厌食。

③先天不足,元气虚弱:因早产或其他原因,使小儿发育不成熟,小儿先天元气不足,肾气不充,脾胃功能虚弱,运化无权,发生厌食。

④脾胃虚弱:因重病或久病,正气亏乏,伤及脾胃,脾失健运,引起厌食。

(2)辨证施治:

①宿食停滞,脾胃不和:主证: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吐有残食,味酸臭,便溏不消化,乳儿有奶瓣,或大便秘结,脘腹胀满,或有腹痛,烦躁好哭,夜眠不实,苔淡黄腻,脉滑有力。

治则:消食导滞,健脾和胃。

方剂:保和丸加减,常用药:藿香,陈皮,焦三仙,莱菔子,砂仁,茯苓,烦躁不安,夜眠不实:加钩藤,珍珠母,便干:改焦四仙,便秘:加熟军。

②脾被湿困,运化失调:主证:多见于大孩,近期曾患过暑湿感冒,面色萎黄,身困乏力,口腻乏味,不渴,或有便溏,苔白腻满布,脉濡缓。

治则:健脾燥湿,调中和胃。

方剂:三仁汤加减,常用药:杏仁,生薏仁,白蔻,陈皮,滑石,茯苓,焦三仙,砂仁,藿香。

③先天不足,元气虚弱:主证:婴儿早产,生后哭声微弱,气息低微,肌肤松软无力,面色黄白,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则:健脾益气,调中和胃。

方剂:参苓白术散加减,常用药:党参,茯苓,白术,山药,陈皮,砂仁,炒谷麦芽。

④积滞日久,阴液耗损:主证:形体消瘦,食欲不振,口渴喜饮,两颊发红,手足心热,烦急好哭,夜眠不实,盗汗,舌红少苔或有剥脱(地图舌),脉细滑。

治则:滋阴清热,宁心安神。

常用药:生地,元参,花粉,石斛,陈皮,砂仁,茯苓,鸡内金,烦躁不安,夜眠不实:加钩藤,珍珠母。

⑤肝热脾虚:主证:消瘦纳差,性急好哭,夜睡不安,舌质淡红,苔薄白,旧齿上方上腭黄色,脉细滑。

治则:清肝健脾,常用药:青黛,紫草,建曲,焦楂,丁香,砂仁,烦急好哭,夜睡不安:加钩藤,珍珠母。

⑥积滞日久,正气耗损(疳症):主证:长期食欲不振,时有腹泻,形体消瘦,面色黄白无华,毛发枯槁,精神不振,烦急好哭,睡时露睛,或出现天吊(此时称慢脾风),舌淡少苔,脉细弱。

治则:健脾益气,调中和胃。

方剂:人参启脾丸加减;人参(先煎),白术,山药,莲肉,炒谷麦芽,鸡内金,陈皮,竹叶,玉竹。

一般明确病因,针对病因治疗后,预后多良好,对伴有明显营养不良患儿或顽固性精神厌食症患儿,应采用中西结合,综合治疗方法。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小儿厌食症”相似的文章

更多>>

小儿厌食症疾病

1.胃肠道出血时胃管内抽出咖啡样物质及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血红蛋白水平降低。 2.血清电解质,血糖 ,血气,血浆渗透压反映机体内环境是否平衡。 3.腹胀者肝肾功能,血清心肌酶谱等监测观察全身各脏器功能损伤程度。...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