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舞蹈病又称
风湿性舞蹈病,是急性
风湿病的一种神经系统表现,其临床特征为不规则、不自主的舞蹈样动作。肌张力降低,肌力减弱,自主运动障碍和情绪改变。本病多见于5-15岁的儿童,女孩多见,常伴有风湿病病史,如关节炎、皮下结节、心肌炎及心包炎等,故可能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病理表现为大脑皮层、基底节、黑质等处的动脉炎和神经性细胞变性。病程一般4-6周或数月,严重者可持续1年以上。预后良好,但部分患人体经络-针灸中医经络系统基础知识一推拿按摩治疗的基本原理治疗偏瘫与中风的针刺手法有哪些图解中医治疗痫病的拔罐操作方法图解中医治疗痿证的拔罐操作方法图解中医治疗眩晕的拔罐操作方法者可以复发。儿童生后若失于调养,脾肾之气不足,加之风寒或风热从口鼻或经络入侵,日久化热,引动肝风,可引起本病发作,属外感风邪型。邪热伤阴,或阴血不足,筋脉失养,而致筋脉拘急,继而引动肝风,手舞足蹈者,为阴血亏虚型。此外,禀赋薄弱,先天不足,后天未及时调补,脾胃素虚,化源不足,筋失所养,亦可致本病,是为气血亏虚型。辨证发病前多有感染史,如扁桃体炎等。开始表现为疲倦乏力,坐卧不安。小孩有姿势、表情的窘像,容易被误认为是调皮。继而出现手脚活动笨拙,不能做精细动作。随后有舞蹈样的动作表现。舞蹈样动作可以是全身性的或半身性的,一般以头面及上肢部多见。可表现为快速的、无节律的、无目的和大幅度的动作。如手指不自主屈伸,踝内外翻,膝关节突然屈曲,行走时步幅过大或呈跳跃式,或突然止步不前,不能走直线。面部的舞蹈样活动表现为挤眉弄眼,努嘴吐舌等。精神兴奋和做随意运动可使症状加重。1.外感风邪多先有发热恶寒,头身痛,后有手足舞动,苔薄脉浮。2.阴血亏虚手舞足蹈,吐舌挤眉,伴潮热
盗汗,口干颧红,手足心热,尿短赤,舌红苔干,脉细数。3.气血亏虚神疲倦怠,声低语怯,面色苍白,唇甲色淡,手足舞动惭起,逐渐加重,色淡脉弱。治则本病治宜平肝熄风,兼以解表,养阴,益气,毫针刺补虚泻实。针灸主穴:风池、大柱、肾俞、肝俞。配穴:外感风邪加配风府、外关;表邪化热加配大椎、曲池;阴血亏虚加配膈俞、血海、太溪;气血亏虚加配足三里、气海、脾俞。以上肢部舞蹈样动作为主的可再取手三里、曲池、合谷等,下肢部为主的加环跳、足三里、昆仑等,面部症状严重的加合谷等,言语不利,
进食困难者加廉泉、内关。注意事项1.预防风湿病的发生,增强体质,积极治疗风湿病,对防止舞蹈病的发生有明显作用。2.舞蹈病发作期间,除用针灸治疗外可配合其它中西医治疗。可用镇静剂使患者保持静卧状态。不自主运动严重的要防止撞伤、跌伤,进食困难者可鼻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