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1-27 04:58:50 来源:huangwei98.blog.sohu.com
huangwei98,想不想家? 我的危重医学的[危言耸听]
sepsis与心功能障碍(占位)
看文献期间我突然发现尽管心功能异常,或者心肌抑制在全身性感染以及感染性休克患者中很普遍——毕竟多数休克患者是死于难治性休克和循环衰竭,但是竟然没有心功能障碍的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资料;此外从1984年首次通过核素显像以及肺动脉导管证明感染性休克的“高动力状态”以来,几乎就没有更好的临床报告出台——血液动力学研究既可能受制于休克患者已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导致实际心功能已经发生变化的事实,也可能受制于血液重分布导致相关评价指标的正确解释,更可能因为在动物实验中不同造模方法导致考察指标不能互相参照/比照,甚至互相矛盾的情况...
如果超声心动图这些客观观察指标不能很好的说明问题,那么或者诸如肌钙蛋白,BNP以及其他炎性因子,这类生物标志物能派上用处,比如近年来BNP的研究很热门,可惜,2006年就已经有研究证实BNP的研究相互抵触,无法达到共识,今后要注意这个问题了。此外绝大多数作者在有关心肌损害与sepsis关系的综述中,都是以各类炎性因子的交互作用为叙述主题,我对基础类研究不是不喜欢,只是觉得花色繁多,应接不暇,和临床的距离越来越远,因此不能深入。
最后,以上指标对临床的价值如何呢,如何根据上述指标,尤其是血液动力学指标指导感染性休克的治疗,文献又是语焉不详,或者闪烁其词了。可见值得学习和研究的方向还是很多的——不过我这里只是浅尝初止,抛砖引玉罢了。现在只是做一个文献浏览,连具体成文的打算都还没有,大家不要抱过多希望,现在我也没有精力深入下去。
最后,还是要赞一下北京儿研所的王永清医生(常州)和樊寻梅老师(院士),近年来危重病的“进展”这么多,我看过他们合作完成的有关激素替代治疗/相对性肾上腺功能不全的相关综述;这次查文献,又看到他们写的《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时心肌抑制的炎症介质机制》,文章的层次显然不是一般水平,完全凌驾于多数所谓以成人为研究对象的作者之上,而且两篇文献成文都在2006年之前,可见其前瞻性,不得不佩服。
上一篇:【英】机械通气基础(>63slides,杀modem!)下一篇: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