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运动员
猝死,总是会让人欷(虚欠)一阵。因为,既年轻,又是运动员,应是体格最强健、身体最健康的一群人。
而几乎所有年轻运动员的猝死原因,都是心血管疾病。对于年龄超过30岁的运动员来说,
冠心病是常见的猝死原因;对于年龄小于30岁的运动员来说,最常见的猝死原因是
肥厚型心肌病。约有1/3的年轻运动员猝死,是由于肥厚型心肌病所致。
不少见,却易忽视
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先天性
心脏病,近年来随着诊断水平的提高,病人明显增加。其主要特征是心脏的心室壁不对称肥厚,婴幼儿、青年人和中老年人均可发病。此病分为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和肥厚非梗阻型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并不少见,全国有此类疾病者约100万人;但多数病人在发病早期症状轻微,甚至没有症状。尤其是一些健壮的青年人,运动剧烈时可能感到
胸闷,但休息一会儿,忍忍就过去了,不会想到自己可能患病。
然而,肥厚型心肌病的最大后果――猝死,却多与剧烈运动有关。一旦运动员患有此病,发生意外的概率高于常人。因此,对于一些要从事剧烈运动的人,或是要往运动方面发展特长的孩子来说,不妨作个检查,以便早期发现。
方便、经济的两大检查
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是既方便又经济的两大检查。
心电图检查简便、易行。约有80%的肥厚型心肌病病人心电图不正常。心电图虽然不能作为诊断肥厚型心肌病的依据,但可以为医生提供诊断思路和线索。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肥厚型心肌病最常用、最经济且相对准确的方法,不仅可确诊大多数的肥厚型心肌病,还可测量心脏各部位的厚度,观察是否合并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对怀疑肥厚型心肌病的病人,要常规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
少数病人的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尖部肥厚或局部肥厚时,需要进一步行心脏核磁共振甚至是心导管检查,才能确诊。
基因诊断是一种新兴的、准确的诊断方法,对有肥厚型心肌病家族史的人群,可筛查其是否带有突变基因,及早确诊。
另外,基因筛查可以指导选择性生育,杜绝该疾病在家族中的蔓延。但目前仍有30%~50%的病人还没有找到突变基因。
运动项目有高低之分
那么,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的病人,是不是就不能运动了?
一般来说,建议不参加竞技性的体育活动,特别是能使心率突然增加的运动,如举重、鞍马、单杠或双杠运动等。有些运动是可以进行的,毕竟,运动能让人身心愉快。
下面列举的运动项目是大家日常所熟悉的,分为:不主张的运动(标记为0、1);中等危险,须根据个人情况确定能否参加的运动(标记为2、3);以及可以进行的运动(标记为4、5)。
高强度运动 篮球,0;足球,0;网球,0;板球,0;快跑,0;橄榄球,1;健美操,1;风力帆板,1;攀岩,1;滑雪(下山),2;越野,2;体操,2。
中强度运动 举重,1;帆板,2;垒球,2;骑摩托车,3;慢跑,3;漂流,3;骑车,4;旅行,4;游泳,5。
低强度运动 戴水肺潜水,0;骑马,3;投掷类(田赛)运动,4;保龄球,5;高尔夫,5;使用水下呼吸管潜水,5;溜冰,5;急走,5。(编辑:谢寒芳){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