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1-27 02:59:37 来源:yixue.china-b.com
心肌的限局性或弥漫性炎必病变常为全身疾病的一部分重者症状明显轻者可无症状往往在临床上易认识【诊断】病毒感染病程中或恢复期
病毒感染病程中或恢复期中出现心脏扩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或心律异常应参X线所见及心电图表现等进行观察在排除其他心脏疾病后则应虑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九省市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协作组拟定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可作为诊断参1.病原诊断依据⑴自患儿粪便咽拭子分离出病毒且在疾病恢复期血清中同型病毒中和抗体(或血凝抑制抗体)滴度较第1份血清升高或下降4倍以上或特异性IgM阳性:或用分离到的病毒S种动物能产心肌炎⑵自患儿心包穿刺刺液或血液分离出病毒⑶心内膜心肌活体组织检查或患儿死后自其心包心肌或心内膜能分离到病毒或特异性荧光抗体检查阳性电镜检查可见病毒颗粒2.临床诊断依据⑴主要指标:①急慢性心功能全或心脑综合征;②有奔马律或心包磨擦音;③心脏扩;④心电图有严重心律失常包括除频偶发早搏以外的异位节律Ⅱ度Ⅱ型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以及窦房或双束支三束支传导阻滞或明显的ST-T改变或低电压⑵次要指标:①发病同时或1~3周前有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毒感染史;②有明显乏力苍白多汗心悸气短胸闷头晕心前区痛手足凉肌痛等症状至少两种;婴儿可有拒食紫绀四肢凉双眼凝视等;新儿可结合母亲流行病史作出诊断;③心尖第1心音明显低钝或安静时有心动过速;④心电图轻度异常即主要指标中心电图改变以外的心电图异常改变或运动试验阳性;⑤病程早期可有血清CPKCPK-MBGOTLDH增高(最好检查同功酶)病程中多有抗心肌抗体(AHAHRA)增高3.确诊条件⑴具有主要指标2项或主要指标一项及次要指标2项者(都要求有心电图指标),可临床诊断为心肌炎⑵同时具备病原3项指标之一者可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在发心肌炎同时,身体其他系统有明显的病毒感染,无条件作病毒分离,结合病史,临床上可虑心肌炎亦系病毒引起⑶凡完全具备以上条件,但临骋晌募⊙祝勺鑫耙伤菩募⊙住苯谐て谒嬲铮有系统的动态变化,亦可虑为心肌炎,或在随诊过程中除外⑷地虑上述条件时,应首先除外其他迹ǎ悍缡孕募⊙中毒性心肌炎结核性心包炎先天性心脏病结缔组织病和代谢性疾病的心肌损害(包括维素B1缺乏症)原发性心肌病先天性房室传导阻滞高原性心脏病克山病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以及电解质紊乱或药物引起的心电图改变等4.心内膜心肌活检的组织诊断心导管法心内膜心肌活检为心肌炎诊断提供了可靠的病理诊断依据1984年达拉斯会议制定了心肌炎组织诊断标准下:①活动性心肌炎:要求炎性细胞浸润和附近细胞损害包括明确的细胞坏死,或含空泡细胞外形整,和细胞崩解②临界性心肌炎:炎症浸润稀疏,光镜下未见细胞损伤约70%活检标本对各种心肌病的诊断有帮助由于取材很小且局限,标本本身可致细胞收缩而出现一些病理性的假象,加之组织认识上差异,故临床表现和组织相关较差心内膜心肌活检系创伤性检查,有一定危险性,严重并发症有气胸右室穿孔室性心律失常等,故除特殊情况外,一般做为常规检查。
【治疗措施】病毒性心肌炎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一般多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1.卧床休息病人应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担及减少耗氧量。心脏扩及并发心力衰竭者应延长卧床休息至少3~6,病情好转或心脏缩小后可逐步活动。2.镇静及镇痛处理病人烦躁安心前区痛腹痛豚肌痛,必须及时对症处理,可用解痛镇痛剂,苯巴比妥阿司匹林索米痛可待因,必要时可注射吗啡。3.免疫抑制剂随着发病机制的,80年代以来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探索渐增,主要是用强地松加或加硫唑嘌呤,用于抢救急性期并发心源性休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力衰竭经其他治疗满意者,一般不宜常规用于早期心肌炎。开始用氢化可地松5~10mg/,或地塞米松0.25~0.5mg/,静脉滴注。以后用强地松1~2mg/,口服,1月后渐减量,可加用硫唑嘌呤2mg/,口服,疗程在6个月以上,并注意预防及治疗继发感染。曾报告经心骨膜心肌活检证实的重症婴儿和儿童心肌炎患者13例,均用强地松治疗,1例加用硫唑嘌呤。除1例死亡外,存活者均显示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表现及心脏小与收缩功能恢复正常。其中8例重复心内膜心肌活检,结果均有好转,6例炎性浸润消退。4.其他治疗维素C有消除自由基的作用,100~200mg/加入葡萄糖液20~50ml静脉注射,3~4周为1疗程。辅酶Q10有保护心肌作用,每日肌注5mg,连胜2~3周,1,6-二磷酸果糖可改善心肌代谢,每日静脉注射100~250mg/kg,连用2~3周。黄芪有抗病毒及保护心脏作用,可较长期口服或肌注。5.对症治疗并发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的治疗。
【病因】感染性疾病病程中并发的心肌炎包括病毒细菌螺旋体真菌立克次体及锥虫感染时并发的心肌炎,其中以并发于病毒和细菌感染的较为常见,其余均属少见。⑴并发于病毒感染者:1952年首先在南非发现新儿柯萨奇病毒性心肌炎。由于病毒工作的进展,病毒性心肌炎日渐多见,其中以柯萨奇B组病毒所致者最为多见,约占50%,并以心肌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原理尚未完全了解。病毒感染在病毒血症时,病毒可直接侵袭心肌发病变,也可能通过免疫反应造成心肌损伤。动物试验证明小鼠柯萨B3病毒性心肌炎是细胞免疫起主导作用,病毒的局部损伤次之。小鼠受亲心脏性柯萨奇B3病毒感染后6天左右产病理免疫反应:①自身反应性溶细胞性T淋巴细胞对心肌细胞抗原有自身免疫作用,而导致广泛的心肌细胞溶解坏死;②病毒特异性溶细胞性T细胞使受感染的心肌细胞溶解,引起较轻的炎症。近年化机制的认为活性氧可引起细胞损伤所致一些疾病。因内报道急性心肌炎患者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降低,因此可能导致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增多,可引起心肌细胞核酸断裂多糖解聚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造成心肌细胞膜损伤和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作用改变,而损伤心肌。⑵并发于细菌感染者:葡萄球菌心内膜炎心包炎或败血症可并发心肌炎或心肌脓肿。未得适当治疗,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等菌血症也可引起心肌炎。其他伤寒及结核病偶可并发心肌炎,但心肌损伤较轻。虽白喉发病率已明显下降,心肌炎仍为白喉死亡主要原因,临床表现有其特异性,故在本节后另作介绍。⑶并发于其他感染者:立克次体感染特别是斑疹伤寒常引起心肌炎。因斑疹伤寒死亡的病例中约50%有明显的心肌病变。钩端心肌炎。恰加斯病(Chagasdisease)是因克鲁斯锥虫(trypanosomacruze)感染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主要发于南非巴西尤为多见,好发于儿童。急性期可因心肌炎死亡。多数病例呈潜隐过程,初期症状不著,至慢性期形成心肌病始发现。心脏明显扩,心力衰竭,并发房室瓣关闭不全及严重心律失常,导致死亡。本节重点叙述病毒性心肌炎。
【病理改变】心脏显示不同程度的扩。外观上心肌非常松软。在显微镜下可见心肌纤维之间和血管周围的结缔组织中有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心肌纤维有不同程度的变性,横纹消失,肌浆凝固和/或溶解,呈小灶性斑点状或片坏死。心肌溶解,胞核和胞浆都可消失,残留细胞膜。心脏病变分布常以左室及室间隔最重,其次为右室,左右心房最轻。在慢性病例,除心肌纤维变性外,可见了纤维母细胞增及瘢痕形成,心内膜弹力纤维增及心室附壁血栓形成,附壁血栓脱落时可引起脑肾肺等梗塞。病毒性心肌炎多伴有浆液纤维素性心包炎,渗液量较小。有的并有心内膜炎。电镜检查可见心肌细胞破碎,肌丝丧失,肌纤蛋白结构破坏,线粒体退行内膜中可分离出病毒,也可应用荧光免疫检查方法在心肌心包或心内膜中找到特异病毒抗原。电镜检查可见病毒颗粒。
【临床表现】心肌炎的临床表现轻重悬殊很,轻者可无症状,极重者则暴发心源性休克或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于数小时或数日内死亡或猝死。心肌炎症状可发在病毒感染的急性期或恢复期。发在急性期,则心肌炎的症状常为全身症状所掩盖。1.典型症状与体征在心脏症状出现前数日或2周内有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可伴有中度发热咽疼腹泻皮疹等症状,继之出现心脏症状。主要症状有疲乏无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发热,年长儿可诉心前区不适心悸头晕腹痛肌痛。检查多有心尖部第1心音钝,可有奔马律,心率过速或过缓,或有心律失常,因合并心包炎可听到心包磨擦音,心界正常或扩,血压下降,脉压低。根据病情可分为轻中及重三型。轻型可无症状或仅有一过性心电图ST-T的改变,或表现为精神不好无力食欲不振,第1心音减弱,或有奔马律,心动过速,心界都正常,病情较轻,经治疗于数日或数周内痊愈,或呈亚临床经过。中型除以上症状外,多有充血性心力衰竭,起病多较急,患儿拒食面色苍白呕吐呼吸困难干咳。儿童可诉心前区疼头晕心悸,可有急性腹痛及肌痛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烦躁不安面色发绀心界扩心音钝,有左马律或心律紊乱。双肺出现罗音,肝有压疼,而浮肿往往不著。可并发神经系统及肾脏损伤。及时治疗,多数病例经数月或数年后可获痊愈,部分病人于急性期死于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或迁延未愈,遗留心肌损害。重型可暴发心源性休克,患儿烦躁不安呼吸困难,面色苍白末梢青紫皮肤冷湿多汗脉搏细弱血压下降或不能测出心动过速有奔马律;部分患儿以严重腹痛或肌痛发病,病情进展急遽,抢救不及时,可于数小时或数日内死亡。重型也有以急性或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起病,症状中型病例,部分因急性心力衰竭急遽发展未能控制而死亡,少数病例从急性转为慢性,因感染或过劳,心力衰竭反复发生,迁延数年,心脏明显增,呼吸困难,肝,浮肿明显,心力衰竭于控制而死亡。慢性经过者常并发栓塞现象,或心律失常。脑栓塞者有偏瘫失语;肾栓塞有血尿等症状。少数病例发生心肌梗塞;并发严重心律失常者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等则可致猝死。新生儿时期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病毒严重,常同时出现其他器官的炎症脑膜炎胰腺炎肝炎等,一般在生后10天内发病,起病突然,出现拒食呕吐腹泻及嗜睡,有明显的呼吸困难和心动过速,迅速发生急性心力衰竭。2.X线检查可风心影呈轻度至重度普遍扩,左心室较著,心搏动减弱,肺淤血肺水肿,少数有胸腔少量积液。3.心电较长检查常呈QRS波低电压,ST段偏移,T波倒置平坦或低平,有的STT形成单词曲线,酷似急性心肌梗塞。QT时间延长,也可见各种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阵发性心动过速过早搏动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及心室颤动等。慢性病例可见左心室肥厚。4.超声心动图检查约1/3病例可见左室扩,室间隔及左室后壁运动幅度降低,但无特异性。5.同位核显像检查67Ga心肌显像阳性提示心肌炎。111In单克隆抗肌凝蛋白抗体心肌显像可检测心肌坏心,有助于心肌炎诊断。6.其他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轻度增高,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沉略增快。血清谷草转氨酶(GOT)肌酸磷酸激酶(CPK)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PK-MB)及乳酸脱氢酶(LDH)在急性期均可升高,但CPK及CPK-MB的升高对心肌损伤的诊断有意义。CPK-MB是心肌特异性胸浆同功酶,正常血清含微量,故其水平升高可作为心肌炎的早期诊断依据。LDH在体内分布较广泛,特异性较差,而LDH同功酶血清酶谱分析价值较,正常为LDH1>LDH1>LDH3>LDH4>LDH5,LDH1>LDH2或LDH1>40%则对心肌炎的诊断较有意义。由于酶活力增高可有非心脏因素影响,故应结合临床进行综合分析。病毒检查早期可从心包积液咽拭子便分离出特异病毒。并可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病毒的RNA。在恢复期血清中间型病毒中和抗体或血凝抑制抗体较早期第1份血清升高或下降4倍,或特异性IgM阳性。死亡病例,可自其心包心肌或心内膜中分离出病毒或特异性荧光抗体检查阳性。电子显微镜检查心肌坏死病变附近可看到病毒颗粒。有少数病儿血清抗心肌抗体阳性。
【鉴别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在无病毒诊断依据时,主要依靠综合临床资料,缺乏特异诊断方法。故必须认真观察排除其他心脏疾病。在婴儿期尚须与毛细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区别。此类患儿呼吸困难,心动过速明显,但心力衰竭的体征不著,心界不,肝脏增不明显,而且边缘不钝。在儿童期应与急性肾炎合并心力衰竭鉴别,后者常有高血压蛋白质及血尿,较易诊断。若以频发早搏为主要表现,则尖与功能性早搏鉴别。表现为心动过速及非特异性ST-T改变者,应除β受体功能亢进。此外,心肌炎所致的心源性休克应与感染性休克或外科性休克进行鉴别。
【预防】平日应加强锻炼,增强体制,对各种病毒感染进行预防注射,并减少受冷发热等不良因素。在治疗过程中要预防反复感冒。新生儿期的预防须防止孕妇病毒感染。
【预后】多数病人预后良好,经数周数月甚至迁延数年渐痊愈。少数呈暴发过程,因心源性休克或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于数小时或数日内死亡,个别病例因心律紊乱猝死。有少数病例转成慢性,其中有的只有心电图改变而无临床症状,有的则心力衰竭迁延不愈,最后死亡。慢性病例病程可迁延数年。本病能否由慢性炎症过程过渡到扩张型心肌病,尚无定论。曾报道新生儿柯萨病毒性心肌炎呈慢性经过。有人认为慢性心肌炎可能潜在有病毒,在一定条件因素下活动,导致病情反复,损害加重;或由于免疫机理引起发作。有人从死亡的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心肌中查出病毒抗原,心内膜心肌活检也发现许多幼儿临床表现为扩张型心肌病,而病理改变为心肌炎,从而认为部分扩张型心肌病是病毒性心肌炎的后果。预后好坏主要取决于心肌病变的严重程度,并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感染病毒的型别,柯萨奇病毒B组3型所致的心肌炎较重,而A组9型较轻。②病人年龄,新生儿发病死亡率最高,年长儿预后较好。③病情复发者预后差。④心脏明显增发生心力衰竭者预后差。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