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1-27 06:51:53 来源:www.xywy.com
心肌炎(myocarditis)是指病原微生物感染或物理化学因素引起的心肌炎症性疾?Q字⒖衫奂靶募∠赴⒓渲首橹把艹煞莺托陌詈罂傻贾抡鲂脑嘟峁顾鸷ΑP募⊙追⒉〗昀闯试龆嗲魇疲蠖嗍怯刹《靖腥舅稹?第
心肌炎(myocarditis)是指病原微生物感染或物理化学因素引起的心肌炎症性疾病。炎症可累及心肌细胞、间质组织及血管成份和心包,最后可导致整个心脏结构损害。心肌炎发病近年来呈增多趋势,大多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第一节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viralmyocarditis)是指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可为流行发病,也可为散在发病。临床谱包括心肌局灶性炎症引起的无症状心肌炎到心肌弥漫性炎症所致的重症心肌炎。41%~88%病人有前驱病毒感染史。临床观察1~2月,异常体征消失者属轻症;重症心肌炎病程约需半年,大多数患者可完全恢复健康。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原是柯萨奇B组2~5型和A组9型病毒,其次是艾柯病毒和腺病毒,还有流感病毒、脑心肌病毒、风疹病毒、肝炎病毒、虫媒病毒、合胞病毒等30余种。国内七省市调查表明,儿童以柯萨奇病毒为主占43.6%,腺病毒占21.2%,艾柯病毒占10.9%,其他病毒共占14.3%。病毒性心肌炎的病理改变缺乏特异性,从病变性质可分为以心肌细胞变性、坏死为主的主质性心肌炎和以间质损害为主的间质性心肌炎。前者可引起心肌细胞溶解、坏死、变性和肿胀等;后者以心肌纤维之间和血管周围结缔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为主的表现。从病变范围可分为局灶性和弥漫性心肌炎。部分病毒性心肌炎可以进入慢性期,其主要病理改变是炎性细胞逐渐减少,纤维细胞开始增生,胶原纤维增多,可以形成纤维疤痕组织,部分心肌可增生、肥大,在病灶内可有钙化,心脏可扩大,心内膜可增厚及附壁血栓形成。急慢性心肌炎均可累及传导系统,引起传导阻滞或各种心律失常。累及心包、心内膜和瓣膜,产生相应症状。三、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变的广泛程度和严重性,多数病例呈亚临床型,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常规检查心电图发现有ST-T改变或房早、室早,数周之后这些改变自行消失。轻者症状轻微,病毒感染后1~3周可有轻度心前区不适、心悸,心电图可有ST-T改变、各种早搏,心肌酶如CK、CK-MB、GOT呈一度升高,但无心脏扩大、心力衰竭表现,经适当治疗可于1~2个月逐渐恢复。重者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甚至猝死。
打印本页发布者的其他文章加入我的收藏推荐给好友相关点击:相关资讯相关问题相关疾病更多查看全部关于此文章的信息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