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室内传导阻滞疾病化验检查
本病要是进行心电图检查:
一、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①V1导联呈rsR/型,r波狭小,R`波高宽;②V5、V6导联呈qRs或Rs型,S波宽;③Ⅰ导联有明显增宽的S波、avR导联有宽R波。④QRS≥0.12秒;⑤T波与QRS波群主方向相反。
二、完全性
左束支传导阻滞。①V5、V6导联出现增宽的R波,其顶端平坦,模糊或带切迹(M形R波),其前无q波;②V1导联多呈rS或QS型,S波宽大;③Ⅰ导联R波宽大或有切迹;④QRS≥0.12秒;⑤T波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
三、左前分支阻滞。①电轴左偏-45°至-90°;②Ⅰ、avL导联为qR型,R波在avL大于Ⅰ导联;③Ⅱ、Ⅲ、avF导联为rS型,S波在Ⅲ导联>Ⅱ导联;④QRS<0.11秒,大多数正常。
四、左后分支阻滞。①电轴右偏(达120°或以上);②Ⅰ,avL导联为rS型,Ⅱ、Ⅲ、avL导联为qR型;③QRS<0.11S。
五、双束支传导阻滞。
双束支传导阻滞是指左、右束支主干部位传导发生障碍引起的室内传导阻滞。每一侧束支传导阻滞有一、二度之分。若两侧阻滞程度不一致,必然造成许多形式的组合,出现间歇性,规则或不规则的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同时伴有房室传导阻滞,下传心动的P-R间期、QRS波群规律大致如下:①仅一侧束支传导延迟,出现该侧束支阻滞的图形,P-R间期正常;②如两侧为程度一样的一度阻滞,则QRS波群正常,P-R间期稍延长;③如两侧传导延迟(一度)而程度不一,QRS波群呈慢的一侧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并有P-R间期延长,QRS波群增宽的程度取决于二束支传导速度之差,PR间期延长程度取决于下传的束支传导性;④两侧均有二度或一侧为一度,另一侧为二度,三度阻滞,将出现不等的房室传导和束支传导阻滞图形;⑤两侧都阻断,则P波之后无QRS波群。
双侧或三支传导阻滞是严重心脏病变引起,包括急性心肌梗塞、心肌炎及原因不明的束支纤维化,容易发展成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心室内传导阻滞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病需要和功能性心室内传导阻滞鉴别,功能性心室内传导阻滞是心率过快时束支或分支发生的生理现象,无任何病理意义。而病理性心室内传导阻滞则是束支或分支有功能性和!或器质性病理改变的表现,是心脏有器质性病变的表现之一,或是其主要甚至是唯一表现,因此功能性与器质性心室内传导阻滞的鉴别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1)功能性心室内传导阻滞是指束支或分支生理性不应期正常时,过早来的激动遇到束支或分支的某些部分尚未脱离生理性不应期,只能沿已脱离生理性不应期的束支或分支下传,产生未脱离生理性不应期的束支或分支阻滞图形,也称心室内差异性传导。
(2)病理性心室内传导阻滞是指部分束支或分支不应期有病理性延长时,激动易于或持续遇到部分束支或分支处于病理性不应期,只能沿已脱离不应期的束支或分支下传,产生不应期病理性延长的束支或分支阻滞图形,简称为心室内传导阻滞。病理性心室内传导阻滞主要是由于各种病因导致束支或分支不应期病理性延长,传导速度减慢,而不一定有束支或分支的组织学断裂。
・心室内传导阻滞的并发症
本病可发展成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是指冲动在房室传导过程中受到阻滞。而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又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阻滞部位可在心房、房室结,希氏束及双束支。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症状取决于是否建立了心室自主节律及心室率和心肌的基本情况。如心室自主节律未及时建立则出现心室停搏。自主节律点较高如恰位于希氏束下方,心室率较快达40-60次/分,病人可能无症状。双束支病变者心室自主节律点甚低,心室率慢在40次/分以下,可出现心功能不全和
脑缺血综合征(Adams-Stokes,Syndrome)或猝死。心室率缓慢常引起收缩压升高和脉压增宽。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①P波与QRS波群相互无关;②心房速率比心室速率快,心房心律可能为窦性或起源于异位;③心室心律由交界区或心室自主起搏点维持。
QRS波群的形态主要取决于阻滞的部位,如阻滞位于希氏束分支以上,则逸搏起搏点多源于房室交界区紧靠分支处出现高位心室自主心律,QRS波群不增宽。如阻滞位于双束支,则逸搏心律为低位心室自主心律,QRS波群增宽或畸形。邻近房室交界区高位逸搏心律的速率常在每分钟40-60次之间,而低位心室自主心律的速率多在每分钟30-50次之间。
・心室内传导阻滞疾病的治疗
主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若左、右束支同时发生阻滞,则将引起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这是因为心室起搏点的位置低,其频率较慢,易致Adams-Stokes综合征发作,应考虑及早安装人工心脏超搏器。
参与讨论,获得分享!谈谈你对此疾病的认识与了解,和关注的朋友一起分享!已有0位网友参与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