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新生儿肝炎

新生儿肝炎的病原学研究 临床医学 | 39康复网 | 医源世界

时间 : 2009-11-27 22:07:01 来源:www.39kf.com

[摘要]

新生儿肝炎的病原学研究属于临床医学栏目,主要讲述了【摘要】 目的 明确引起新生儿肝炎的病原微生物,并初步探讨预防措施。方法 对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78例新生儿肝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检测出的病毒,依所占

  【摘要】目的明确引起新生儿肝炎的病原微生物,并初步探讨预防措施方法对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78例新生儿肝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检测出的病毒,依所占比例的少,依次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风疹病毒、乙肝病毒,部分肝炎由细菌及弓形虫感染引起。追踪患儿母亲亦有相应病原微生物感染。结论母亲孕期感染的部分病原体可引
起垂直传播,加强围产期的保健,是预防多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新生儿肝炎发生的关键。

  新生儿肝炎往往是胎儿期肝炎的延续,是由多炎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1.1一般资料

  从1999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肝炎119例,其中已明确病原微生物的新生儿肝炎78例(占65.5%),男47例,女31例,均符合新生儿肝炎的诊断标准[1]。发病年龄均在新生儿期内,就诊时间:≤28天26例,29天~2

  1.2临床表现

  78例患儿全部以病理性黄疸为首发症状,黄疸出现最早为生后4h(确诊伴有败血症),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呕吐29例,食欲不振52例,腹泻61例,腹胀23例,白陶土便5例。并发贫血34例,肺炎11例,败血症4例,心脏畸形3例,头小畸形1例,21-三体综合征1例,出血症6例(其中消化道出血4例,颅内出血2例)。78例患儿中67例肝脏有不同程度的增大,脾脏同时增大49例,其中26例新生儿期(≤28天)就诊的患儿中肝脏增大18例(69.2%),脾脏增大8例(30.8%);28天~2个月就诊48例中肝脏增大45例(93.8%),脾脏增大37例(77.1%);2~4个月就诊的4例中肝脏增大4例(100%),脾脏增大4例(100%)。

  1.3实验室相关检查与结果

  1.3.1肝功检测

  转氨酶均有不同程度增高,最高达519U/L,较正常增高10余倍。≤28天的患儿肝功检测,以谷草转氨酶增高明显,谷丙转氨酶轻微增高。就诊越晚,肝功以谷丙转氨酶增高就越明显。

  1.3.2胆红素测定

  显示为高胆红素血症,其中≤28天就诊的26例患儿中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共6例(23.1%),间接胆红素升高8例(30.8%),双相胆红素升高12例(46.2%)。动态观察间接胆红素升高的8例患儿,平均在病程的4周转变为直接胆红素升高。

  1.3.3病毒及弓形虫检测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患儿血清TORCH感染所引起的抗体IgM变化,以及检测血清HBsAg、HBeAg以判定有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结果78例患儿中病毒感染65例(83.3%),其中巨细胞病毒感染50例,单纯疱疹病毒8例,风疹病毒6例,乙肝病毒2例,柯萨奇病毒2例,其中3例为混合病毒感染(1例为巨细胞病毒和风疹病毒IgM均阳性;1例为巨细胞病毒和疱疹病毒IgM阳性;1例为巨细胞病毒IgM阳性和乙肝病毒HBeAg阳性)。血清抗弓形虫抗体证实弓形虫感染8例,占10.3%,其中2例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1例合并疱疹病毒感染,1例合并风疹病毒感染。

  1.3.4细菌培养

  常规送检双份血培养,并根据病情送检尿、便培养,对伴有感染中毒症状或在出生时有感染危险因素者均于用药

  1.4母亲资料

  41例母亲临床资料完整,孕早期有上呼吸道感染8例,有密切猫接触史5例。分别检测母亲TORCH感染及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其中巨细胞病毒IgG阳性21例,并有2例IgM阳性,患有乙肝或乙肝病毒携带者6例,单纯疱疹病毒5例阳性,风疹病毒感染2例,弓形虫感染2例。

  1.5治疗与预后

  常规给予护肝、降低胆红素等对症治疗,对病毒感染者酌情应用

  新生儿肝炎作为新生儿期及婴儿期的常见疾病,大多数患者具有起病缓慢、隐匿、病程长、临床症状不典型的特点,并且由于有些患儿黄疸出现的时间在生理性黄疸的时期,往往被家长忽略,常到黄疸持续不退或明显加重,或出现腹胀、呕吐、腹泻引起小儿进行性消瘦以及突然颅内出血出现惊厥才来就诊。从本组资料看,大多数患儿能在2个月前就诊,少部分患儿就诊较晚。肝脏酶学检查谷丙转氨酶升高较明显,多数未出现硬化表现,有5例已达肝硬化晚期,伴有明显腹水,提示预后不良。在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新生儿肝炎中,病毒是最主要的病原。病毒的感染途径往往是由于母子垂直传播进入胎儿体内或患儿在生后受病毒侵犯。国内引起婴肝的主要病毒中巨细胞病毒占首位,而感染。由于我国尚未全面开展孕期CMV检测,导致CMV成为新生儿肝炎的首位致病病原。本组78例患儿中CMV感染50例(64.1%),占新生儿肝炎病原的多数,这与国内报道一致[3],乙型肝炎病毒感染2例2.6%),所占比例较少,本组资料尚发现部分肝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风疹病毒及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另外,出生时或出生后各种细菌感染引起的败血症使肝细胞受损也可以引起新生儿肝炎。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见,本组检出5例,占总病例的6.4%,其次尚有肺炎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大肠杆菌。由于近几年猫、狗等宠物养殖率高,围产期的弓形虫感染引起的先天性弓形虫病也可导致新生儿肝炎的发生。弓形虫的感染可在孕期垂直传播导致患儿先天感染[4],也可在后天经口获得感染。弓形虫感染不仅引起出生缺陷,还可引起肝脏严重病变,且治愈率低,疗效差,预后不良。本组有8例弓形虫引起的肝炎,占10.3%。追踪患儿母亲资料,2例患儿母亲也证实有弓形虫感染,另外5例与猫均有密切的接触史。8例患儿,治愈2例,好转2例,2例并发颅内出血死亡,2例因伴有头小畸形或心脏畸形而放弃治疗。新生儿肝炎的预后取决于所感染病原体的数量、时间以及病情发现的早晚及并发症的情况,为减少新生儿肝炎的发病及针对病原体采取相应措施,应加强孕妇围产期的保健,避免感冒,避免与猫密切接触,国际上所指TORCH感染是由弓形体(TOX)、风疹病毒(RV)、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V)和其它病原体(Others)首字母组成。孕期的TORCH检测尤其应列入常规,对于发现有引起新生儿肝炎可能的高危孕妇,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或治疗手段避免对胎儿造成垂直传播,同时生后采取相应措施(如避免哺乳),并对高危儿追踪观察,才是预防新生儿肝炎发病、早期诊治改善预后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28-230.

  2孙正伟,李桂琴,孙正芸.巨细胞感染与婴儿肝炎综合征关系的探讨.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1997,11(2):187-188.

  3董永绥.小儿传染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00.

  4黄爱芬,黄开宇.婴儿肝炎综合征与弓形虫感染母婴传播的诊治探讨.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1998,14(6):84-85.

   作者单位:113002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科2135100吉林省辉南县医院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新生儿肝炎的病原...”相似的文章

更多>>

新生儿肝炎疾病

实验室检查血清转氨酶增高,胆红素增高,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絮状浊度 试验早期变化不明显,甲胎蛋白阳性,尿胆元阳性,尿胆红素根据胆管阻塞程度可呈阳性或阴性反应,采血检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收集婴儿尿液...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