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1-27 21:59:53 来源:yixue.china-b.com
猩红热是由A组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常侵犯5~15岁儿童,是儿童常见传染病之一。少数病人在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并发症,在一
猩红热是由A组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常侵犯5~15岁儿童,是儿童常见传染病之一。少数病人在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是我国乙类的法定传染病之一。
本标准规定了猩红热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医疗卫生防疫机构对猩红热的诊断和防治。
2猩红热的诊断标准
2.1诊断原则
须依据流行病学资料、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诊断。确诊则须依靠病原学的检查。
2.2诊断标准
2.2.1流行病学资料
当地有本病发生及流行,可在潜伏期内有与猩红热病人,或与扁桃体炎、咽峡炎、中耳炎、丹毒病人接触史。
2.2.2症状体征
2.2.2.1普通型猩红热
2.2.2.1.1起病急骤,发热,咽峡炎,草莓舌。
2.2.2.1.2发病1~2d内出现猩红热样皮疹,皮肤呈弥漫性充血潮红,其间有针尖大小猩红色红点疹,压之褪色,亦可呈"鸡皮疹"或"粟粒疹".皮肤皱褶处有密集的红点疹。呈皮折红线(即巴氏线)。同时有杨梅舌和口周苍白。2~5d后皮疹消退。疹退后皮肤有脱屑或脱皮。
2.2.2.2轻型猩红热:发热,咽峡炎,皮疹均很轻,持续时间短,脱屑也轻。
2.2.2.3中毒型猩红热:严重的毒血症,可出现中毒性心肌炎和感染性休克。
2.2.2.4脓毒型猩红热:表现为严重的化脓性病变。咽峡炎明显,可有坏死及溃疡。咽部炎症常向四周组织蔓延,引起邻近器官组织的化脓性病灶或细菌入血循环,引起败血症及迁徒性化脓性病变。
2.2.2.5外科或产科型猩红热:皮疹常在伤口四周首先出现且明显,然后遍及全身,常无咽峡炎。
2.2.3实验室检查(详见附录A)
2.2.3.1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
2.2.3.2咽拭子或脓液培养,分离出A组链球菌。
2.2.4病例分类
2.2.4.1疑似病例:发热,猩红热样皮疹+2.2.3.1。
2.2.4.2临床诊断病例:具备2.2.4.1+2.2.2中任何一项。
2.2.4.3确诊病例:具备2.2.4.2+2.2.3.2。
3猩红热的处理原则
3.1预防原则(详见附录B)
应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等方面着手。
3.2治疗原则(详见附录C)
3.2.1一般及对症治疗。
3.2.2病原治疗应及时应用抗生素,首选青霉素G,疗程5~7d。
3.2.3中毒型、脓毒型、外科型的治疗除积极抗菌治疗外,还应给予抗休克和必要的支持疗法,必要时外科处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