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性早熟

性早熟:人为催熟的苹果越来越多

时间 : 2009-11-27 20:30:31 来源:news.xinhuanet.com

[摘要]

谁都无法想像,年仅6岁零11个月的昆明女孩小青(化名)已经来过5次月经!然而这样的个案并非罕见。记者日前从昆明市儿童医院了解到的数据更令人吃惊,该院小儿女性科现在每个月接诊类似于小青这样性早熟的儿童超过100余例。该院小儿女性科副主任医师张红红说,儿童性早熟在近几年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接诊患者的最小年龄只有11个月,发生性早熟的女孩占到80%―90%,是男孩的4倍多。性早熟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性早熟会影响孩子的身高和心理发育云南省性学会副秘书长张瑞宏副教授告诫广大家长:性早熟会影响到孩子的身高和心理,危害严重,需要及时治疗。专家认为,性早熟的孩子身高偏矮。由于性早熟的孩子体格提前发育,骨骺愈合也提前,虽然开始阶段身材较同龄的孩子高,但最终性早熟儿童的身高低于常人,典型的性早熟的患儿往往达不到150厘米。“很多性早熟的儿童其实是提前进入青春期,在一段时间内身高可以增长得很快,但是增长时期相对较短,也就是青春期缩短了。”性早熟对于儿童的心理发育也会造成影响。性早熟的儿童,在生理上已经成熟,但是,由于年龄太小,受教育不多,他(她)的心理无法跟上生理成熟的步伐。于是就会出现问题,比如发生早恋、早孕或受到性侵犯、发生过早性行为等。在这方面,对女孩子的影响更为深刻。性早熟还会对儿童的性格造成影响。10岁以前是儿童性格的形成时期,如果发生性早熟,将给他(她)带来巨大困惑,性早熟儿童会产生不自在的感觉,还可能遭受同伴的讥笑,产生自卑心理,时间久了,性格将变得孤僻,不愿与人交流和交往。专家认为,自卑和孤僻的性格,加上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的差异,往往是导致青少年早期出现性犯罪的诱因。专家说,性早熟病因复杂但可以治疗是什么因素导致性早熟发病率上升?云南省性学会副秘书长张瑞宏副教授将有可能引发性早熟的因素总结为几个方面:首先,营养改善。由于社会进步,现在的家庭生活条件变得优越,营养得到改善,疾病减少,儿童生长和发育出现了加速趋势,导致性发育提前和性成熟者增多。其次,环境污染。现在社会的工业污染增多,而且食物中也含有大量的农药污染或激素污染,这些污染残留通过皮肤或直接食用后,是儿童性早熟的一个诱因。第三,含激素食物。现在的很多蔬菜和禽肉类当中,都含有大量激素,一些性激素间接进入人体后,会导致儿童性早熟。专家们不赞成让儿童大量食用油炸类食品,包括洋快餐和烧烤。第四,盲目进补。补品是引起孩子性早熟的元凶之一。一些家长常给孩子吃增食欲、益智健脑的保健品,殊不知,这些补品当中常常含有激素成分,长期服用,可引起儿童血液中的激素水平上升,从而导致儿童性早熟。第五,避孕药和化妆品导致性早熟。第六,性信息。在现今这个媒介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孩子不但可以从电视中获取到大量具有性暗示的画面,而且可以从报纸上、网络上接触到性信息。“报纸上刊登有各种声讯电话,网络中随时还可以接触到黄色信息,还有一些成人VCD,儿童接触多了,都会过早刺激到儿童心理,最终使他们提前产生性早熟。”一些家长常当着孩子的面,说“订娃娃亲”或“将孩子嫁给谁”一类的话题,殊不知,这些话会对儿童的性萌动和性意识的觉醒产生意想不到的作用,甚至有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张红红说,目前在临床上,有中医和西医两种治疗方法。对于性早熟处于早中期的,一般可采用中医疗法,处于中晚期的,一般采用西医疗法。治疗可以在早期抑制第二性征的发育,延缓骨成熟的时间,防止骨骺早期闭合所导致的身材矮小,同时防止患儿出现心理和社会适应障碍,避免出现性伤害、早期性行为和早孕等现象的发生。治疗一直要持续到正常年龄的青春期出现为止。

(记者秦晴)综合新华社5月16日专电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 性早熟:人为催...”相似的文章

更多>>

性早熟疾病

内分泌检查主要包括测定FSH,LH,雌二醇 ,睾酮 ,17-羟孕酮 基础值。 LHRH兴奋试验后的FSH,LH峰值,对判断垂体功能和中枢性性早熟有重要帮助,兴奋试验采用静脉注射LHRH 100μg/m2,在注射前...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