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眩晕

眩晕的治疗

时间 : 2009-11-27 02:28:55 来源:www.med66.com

[摘要]

眩晕的治疗【中医临床经验版】风火痰虚说眩晕
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中医研究室主任余国俊
徐X,女28岁,干部,1986年2月17日初诊。摘自: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
患者8岁时因不慎落水,着凉受惊,卧病月余,体质渐差。
11岁即患眩晕,发时头昏目眩,耳鸣,呕恶,每年发作五六次。
迁延至20岁时,一游医令服铅粉18g(1日吞服6g)治疗眩晕,
导致急性铅中毒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经华西医大附院排铅治疗4个月,铅中毒的主
要症状消失,但眩晕明显加重。患者经常头昏目眩,甚至感觉天
旋地转,不敢睁眼,眼球胀痛,视物有飘动感,耳鸣耳闭塞,手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足振颤,干口区心烦。
西医诊断:内耳眩晕病。曾经省市多家医院中、西医治疗。
中药曾用过乎肝潜阳,熄风止痉,滋养肝肾,健脾化痰,虫类搜
剔通络等,服药达数百剂,均无显效,经常无法坚持工作。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诊:症如上述,舌红苔薄白,脉沉细。
借鉴江尔逊老中医论治眩晕的独到经验,拟诊为脾肾亏虚,
风火痰上扰,试投“柴陈泽泻汤”加味:柴胡10g,黄芩6g,法
夏10g,党参15g,茯苓12g,陈皮10g,甘草3g,白术10g,泽
泻30g,钩藤12g(后下),菊花10g,天麻10g(轧细吞服),生
姜10g,白芍12g,生牡蛎30g。
效果:服3剂,头昏目眩、眼球胀痛、干呕、心烦明显减
轻;守服25剂,诸症基本消失。曾随访2年,惟诉情怀不畅时
感觉头昏,或轻微眩晕,而照服本方二三剂,便可息止。
学员甲本例眩晕缠绵17年,又曾受铅粉毒害,身体一直
较差,堪称顽固性眩晕,故屡经中、西医治疗未获显效。老师接
诊后,虽未收迅速息止之功,但能守法守方,服至25剂终于基
本息止,疗效还是较满意的。据我所知,江老自拟的柴陈泽泻
汤,已经临床验证数百例,一般服2―4剂便能迅速息止眩晕,
不失为一首高效验方,值得推广使用。

进修生乙但中医的眩晕与西医的眩晕病之间是不能划等号
的。
老师何谓眩晕?眩者眼目昏花,晕者头脑晕转。但细检中
医古书及现代教材,竟有将头昏、头重足轻而无旋转感觉亦赅于
其中者,这只能叫做广义的眩晕。而西医的眩晕,则分为“真性
眩晕”与“假性眩晕”两大类,堪称泾渭分明。其真性眩晕,亦
称“旋转性眩晕”,由前庭神经或内耳迷路病变所致,临床表现
为头晕目眩,并感觉自身旋转,或周围景物旋转,伴恶心、呕
吐、耳鸣、耳聋、眼球震颤、头痛、共济失调等,此为真性眩晕
的特征。
有鉴于此,江老认为,宜将头昏、头重足轻而无旋转感觉者
排除出眩晕范畴之外,这样名正自然言顺,辨证才有准的。可见
江老常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即借鉴西医,为我所用,不
是一句套话。
进修生丙江老为眩晕正名,令人耳目一新。但怎样运用中
医学理论来辨识真性眩晕呢?
老师首先要参验历代医家关于眩晕的论说,但参验时应子
具体分析,含英咀华,切忌信手拈来,生吞活剥。如“无风不作
眩”、“无火不作眩”、“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等论说,虽
各具至理,但未免失之偏颇;且均以眩晕的广义立论,若移来阐
释真性眩晕的病因病机,就难免失之笼统和抽象。江老认为,值
得重视的倒是张仲景论眩,多从少阳相火上炎,痰饮上逆立论,
主用小柴胡汤、苓桂术甘汤、泽泻汤、小半夏加茯苓汤等,颇与
真性眩晕的某些特征相契合。
进修生丙这就有点费解了。第一,“少阳相火上炎,痰饮
上逆”与“无痰不作眩”有什么本质差别呢?第二,若系痰饮为
患,就必有相应的舌脉――舌苔腻,脉弦或滑。但本例却是舌红
苔薄白,脉沉细。
老师“少阳相火上炎,痰饮上逆”一语,可以推衍出真性
眩晕的综合病因病机――风、火、痰、虚。此与“无痰不作眩”
的一隅之见岂可同日而语!而据临床观察,少阳火升,痰饮上逆
的真性眩晕,其舌脉均无定体。舌苔腻,固为痰饮之征,而不腻
或竟无苔者,未必不是痰饮。江老曾治不少眩晕患者,舌淡红苔
薄白或无苔,补气血无效,滋阴潜阳亦不效,改用涤痰逐饮,驱
风清火反收捷效。其脉无定体,更无需赘说。不过此中机理尚待
进一步探索。


学员丙这是不言而喻的,不过古今医家在遵循“标本同
治”这一治则时,在具体治法上却是异彩纷呈,各领风骚,令人
无所适从。老师能否点评一二?
老师一言难尽!陈修园曾评道,“河间诸公,一于清火驱
风豁痰,犹未知风火痰之所由作也”。又说,“余少读景岳之书,
专主补虚一说,遵之不效,再搜求古训,然后知景岳于虚实二
字,认得死煞,即于风火二字,不能洞悉其所以然也”。((医学
从众录・眩晕))但修园治疗眩晕,或遵丹溪之法,单用大黄泻火;
或运用鹿茸酒、加味左归饮、六味、八味丸补肾;或运用补中益
气汤补脾,亦未尝标本同治。程钟龄、叶天士倡言标本同治,如
健脾益气合化痰降逆,滋养肝肾合平肝潜阳,平正通达,看似良
法。但若移来平息眩晕的发作,犹嫌缓不济急,难求速效。近世
论治眩晕,或偏重于治标,如从痰挟肝气上逆施治而用旋复代赭
石汤,从“支饮眩冒”施治而用泽泻汤等;或倡言发作期治标用
温胆汤,缓解期治本用参芪二陈汤等,均各有千秋,可资参验。

实习生我想知道柴陈泽泻汤的药物组成、常用剂量、方解
及使用范围。
老师柴陈泽泻汤即小柴胡、二陈、泽泻汤合方,另加天
麻、钩藤、菊花。药用:柴胡10g,黄芩6~10g,法夏10g,党
参12~15g,甘草3~5g,大枣10~12g,生姜6~10g,陈皮
10g,茯苓15g,白术10~15g,泽泻10~15g,天麻10g(轧细
吞服),钩藤12g(后下),菊花10g。其中小柴胡汤旋转少阳枢
机,透达郁火,升清降浊;二陈汤化痰降逆;泽泻汤涤饮利水。
方中尚寓有小半夏加茯苓汤,亦可降逆化痰,涤饮止呕;又寓有
六君子汤,运脾和胃以治本。加天麻、钩藤、菊花者,旨在柔润
以熄肝风。
’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可以扩大本方的使用范围。如高
血压或脑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只要具有真性眩晕的特征性
症侯,投以奉方,亦可收迅速息止功。此外,我近来治疗颈椎病
所致的眩晕,则去陈皮、茯苓、甘草、钩藤、菊花,而重加葛根
30~60g引领津液上过头项,以舒筋缓痉;再重加川芎30~45g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已观察10余例,其近期疗效尚满意。




平卧则安,起则眩晕
浙江绍兴市中医院主任董汉良
赵XX,男74岁,退休干部,1992年4月就诊。
患者长期卧床已有年余,前医按中风后遗症、心力衰竭、冠
心病、高血压等中西医论治,收效甚微;经人介绍来我处求诊。
心电图检查提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脑电图检查提示:脑供血
不足。B超肝、胆、肾无异常。血压不稳定,时高时低。平卧则
安,坐起则头晕目眩,恶心,甚者呕吐;故用双轮平板车平卧送
来求医,又因不能起坐,家属要求车边应诊。
症见:患者仰卧,面色皓白,神志清楚,对答满意,纳差懈
怠,四肢无力,口淡无味,大便不畅行,小便能自控,四肢能随
意活动,无半身不遂之象,未见明显消瘦,令家属扶持起坐,片
刻,即头晕目眩,移时泛泛欲吐,随即予以平卧,卧后诸症渐
消。脉迟缓,舌淡苔白、腻。血压11.6/6.6kPa,心律齐,心跳
60次/分,偶有早搏,腹平软,肝脾未及,无肿块触及。下肢按
压不凹陷。
证属:“眩晕”无疑。虽西医诊为诸多老年病,然从脉证所
见为高年肝肾亏虚,气血不足,痰瘀内结,清阳不升之侯。宜养
肝益肾,补气升阳治其本;治痰化瘀,疏导经络治其标。用东垣
补中益气汤合景岳贞元饮加减出入。处方:葛根30g,黄芪30g,
白术10g,升麻10g,水蛭10g,熟地30g,当归15g,川芎10g,
荷叶30g,炙甘草5g。1日1剂,连服5剂,以观疗效。
若大便秘结3~5天加大黄5g,苁蓉10g;纳食不香加
炒生山楂(各)30g,生谷芽30g;腹胀加大腹皮10g;苔根腻加
。相关新闻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眩晕的治疗 ”相似的文章

更多>>

眩晕疾病

1.怀疑听神经瘤者应摄内听道平片。 2.颈性眩晕可摄颈椎片。 3.脑电图对眩晕性癫痫的诊断有帮助。 4.考虑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血管病变等可选择作头颅CT或MRI。 5.任何不能用周围前庭病变解释的位置性眩晕和眼...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