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 2009-11-27 00:23:39 来源:www.studa.net
脑血管网织细胞瘤的MRI和CT表现 ,医学论文,医药学论文
【关键词】血管网织细胞瘤;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血管网织细胞瘤是颅内少见的肿瘤,笔者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血管母细胞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水平。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情况本组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15~47岁,平均31岁。
1.2临床表现头痛、头晕,间歇性加重伴恶心呕吐11例,视物模糊及眼底水肿8例,行走不稳7例。病史1周~1年余,1例有家族史。
1.3影像检查11例均做颅脑CT及MRI检查,1例同时行上腹CT。CT使用SHIMADZUSCT-4500TE型扫描机及MarconiUltraZ螺旋CT扫描机,常规体位使用头托,其始线OM线,层厚5~10mm。磁共振机使用ASM-015P低场磁共振机,采用自旋回波(SE)序列、T1WI(TR400msTE18ms),层厚5~10mm,间隔1.5~2mm,常规横轴位加矢状位及冠状位扫描。
2.1肿瘤部位、大小右侧小脑4例,左侧3例,蚓部3例,延髓1例。肿瘤最大者5.0cm×4.5cm,小者1.5cm×0.7cm,2例为二及多个病灶外,余均为单发。
2.2肿瘤的形态及表现囊结节型5例(单发4例,多发1例),呈大囊小结节;实质型2例,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肿块。囊-实质性型4例,呈实质肿块内囊与肿块相连。
CT并MRI检查共11例。瘤壁结节型,CT平扫示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影。瘤结节呈等密度或高于囊液的略低密度灶,MRI表现为囊性,内有壁结节,囊腔张力高,边缘光滑,境界清楚,囊液T1WI信号稍高于脑脊液,T2WI为均质性高信号,壁结节为0.3~1.5cm大小附着瘤壁,T1WI信号稍高于囊液,T2WI呈稍低于囊液而高于脑实质信号,2例瘤结节内见有血管流空低信号。CT或MRI增强示瘤结节高度强化,瘤壁呈无强化(4例)或轻度强化(1例),2例瘤内见条状分隔,囊液无强化。实质型或囊-实质型,CT平扫实质部分呈等或高于囊液的略低密度,MRI平扫T1WI信号高于囊液,T2WI呈稍低于囊液而高于脑实质信号,CT或MRI增强示瘤实质部高度强化T1缩短。
2.3并发症11例均伴有四脑室受压、移位导致不同程度的脑积水。1例小脑及脊髓多发病灶腹部CT见胰腺多发囊肿。
3.1病因病理血管网织细胞瘤为颅内血管丰富的肿瘤,又称血管母细胞瘤、海绵状血管内皮瘤、Lindau囊肿、Lindau瘤、血管网状细胞瘤。病理上血管网织细胞瘤为起源于中胚层血管组织的良性肿瘤。肿瘤多发于血管周围,血供丰富,多无纤维包膜。部分肿瘤内可见囊腔,可有多个囊腔,单个囊腔常很大,而肿瘤实质部分却很小。囊腔内可见蛋白质、脂肪、胆固醇等,无含铁血红素,钙化、出血少见。血管网织细胞瘤是成年人后颅窝常见的肿瘤之一,占成人后颅窝肿瘤的7%,好发于中青年人,本组平均年龄为31岁。男性稍多于女性。血管网织细胞瘤常发生于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后颅窝内四脑室周围的四脑室出口处、脑干、下蚓部。其次是小脑半球、颈髓上部。CPA、大脑半球少见。可发生于脑内、脑室、脑膜、脑池。发生多个病变时,应考虑VonHippel-Lindau综合征(VHL),并应进行全身检查。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