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咽肌痉挛

“吞咽障碍知多少”故事系列报道一

时间 : 2009-11-27 03:22:04 来源:www.zssykfk.com

[摘要]

当您在生活中碰到身边朋友或亲人有流口水,食物滞留在口腔中不能咽下,饮水呛咳,进食过程中或咽下后咳嗽,喉咙内有块状物或异物粘着于喉咙的感觉,严重者食物倒流到鼻或口腔,发声时有咕噜声,原因不明的肺炎,且反复发生等情况时,医生会提醒您这是吞咽障碍。在美国,仅以急性中风患者为例,吞咽障碍发生率介于75%-80%之间,老年性痴呆、脑瘫病人100%都有不同程度的进食困难,可见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临床症状。中国对此问题没有明确统计,作为13亿人口的大国,估计不低于上千万人。由进食困难产生的营养不良,反复发生的肺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医疗费用也十分惊人,由于喂食不当产生的窒息以及由此带来的死亡、植物状态给家庭、社会带来严重后果,对于目前“看病难、看病贵”这样的大环境下,无疑是雪上加霜。

中山三院康复医学科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大胆创新,在功能性吞咽障碍方面建立了一整套的评估与治疗体系,使许多因脑中风、颅脑外伤、脑干脑炎、鼻咽癌放射治疗后产生的吞咽障碍得到治愈,让他们重新食之愉悦,现撷取几则他们治疗这些病人后面鲜为人知的故事,由此足可见康复科医务人员的医术、医德及其奉献精神,欢迎阅后给予评论。

新闻报道后的故事

2006年元旦刚刚过去,南方日报在1月2日第3版一个不起眼位置上登载了一篇豆腐块报道,却让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科窦祖林主任的电子邮箱塞满了看过此报道家属的来信,什么报道如此引人注目?请看《医者施妙术、患者食甘饴》(副标:中山大学附属三院为84岁老太太成功解除环咽肌痉挛),全文摘录如下:

吞咽障碍(吞咽困难)是脑损伤患者常见并发症,尤多见于脑卒中,脑外伤术后,经口颜面功能训练,喂食指导以及电刺激等康复治疗,大多数患者可恢复正常进食,但脑干梗死患者吞咽障碍常规治疗的结局有时并不那么理想。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吞咽障碍治疗小组医、护、技人员知难而进,为一位84岁脑干梗死致吞咽障碍的莫姓老太太施行球囊扩张术,成功解除了环咽肌痉挛,让患者恢复了正常进食。

莫姓老太太因脑干梗死住进广州某著名的三甲医院神经科,经积极有效治疗,2个月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良好,但无法自己进食,经推荐,从外院转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康复医学科病房,转入后第二天在放射科协助下,经吞咽造影发现患者环咽肌痉挛,完全失去弛缓(不开放),造影所用糊状食物均“食”入肺中。

该科窦祖林教授领导的吞咽障碍治疗小组申请纤维喉镜检查再次详细评估病情后,决定采用14号超滑导尿管实施球囊扩张术解决环咽肌痉挛。去年12月27日下午在放射科王晓红医生的大力配合下,窦祖林教授与丘卫红副主任医师、万桂芳语言治疗师披挂上阵,向莫老太太痉挛的环咽肌发起“冲击”,经充分定位扩张后,患者再进食食物时,在场的医务人员及其家属通过荧屏看到食物畅通无阻地进入胃中。

看到这里,您可能不禁要发问,何谓环咽肌痉挛?这块肌肉痉挛后产生什么后果?环咽肌是食道入口的重要肌肉,一般情况下处于紧张收缩状态,进食时开放并允许食团通过,若发生痉挛,则应验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那句老话,食物将会改道流入肺中,引起迁延不愈的肺炎,莫老太太就应验这样的事。她因脑干梗死住进某著名的三甲医院神经科,经积极有效治疗,2个月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良好,但无法自己进食,令患者及其亲属十分苦恼,儿女们甚至私下里在为老人家的身后事作准备,后经其主管医生推荐,从这家广东省的大哥大医院转入中山三院康复科病房,就出现了前面报道中的故事。

众位看官,可能又要问,导尿管是用来导尿的,插入鼻腔里,这不违反医疗常规?既不卫生又有损人格吗?实际上,您不必多虑,有20多年临床经验的窦教授是一个聪明人,他逆向思维的方法,借用“他山之石”来攻克环咽肌痉挛这个“顽症”,看中的是导尿管上有一个可以充气的球囊,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突然奔跑,寒冷刺激,有时可能引起小腿肚子抽筋,通常采用牵拉按摩、热敷即可缓解,锁住食道入口的环咽肌也有不听话的时候,如大脑病损失去神经支配后,即有可能发生痉挛。根据文献记载和医学报道,美国有一种专门用于扩张痉挛的导管,上面就有类似导尿管的球囊,但此管子每条售价1000元人民币,一次性使用。一般做法是每天扩张一次,每次需消耗一根这样的管子,中国普通老百姓恐怕没有美国人那么有钱,一天花1000元,不是中国普通大众现阶段都能消费的起呀,况且这种管子需要耳鼻喉科或胃腔外科医生操作,要从口腔里插进去扩张,费时费事,既不适宜推广,也与解决“看病贵”大环境不协调。

一天晚上,一个小护士给一个需要导尿的截瘫病人插入导尿管,第二天病人家属向医生投诉,患者尿撒了一床,导尿管脱了出来,窦教授解决此投诉时,了解到导尿管上有一个球囊,一般将其插入到膀胱后,为防止脱落,将其球囊注入适量水,这样导尿管向外脱出时,充水的球囊会卡住膀胱出口,导尿管就可安然无恙的放在里边发挥导尿作用。这个小护士当晚在进行此项操作时,有别的病人急需帮忙,事后忘了给球囊充水,才出现了病人“尿床”的事,这当然免不了批评教育小护士。但窦教授就此事得到灵感,食道环咽肌像尿道口一样也是扩约肌,痉挛后可否用此球囊将其扩张呢?凭借他20多年临床工作的经验及专业知识,他认为可行。为此他专门请教耳鼻喉科一位资深的谢教授,谢教授不但认为可行,还鼓励他大胆尝试,因为插导尿管像插鼻饲管一样,每个护士都轻车熟路,即使使用一次性无菌导尿管,每根也只需要20元。这给了窦教授很大鼓舞,真是像牛顿看到苹果掉在地上,想到万有引力一样。窦教授带领他的临床研究小组,经过可行性论证及多次模拟尝试后,决心采用新方法让吞咽障碍者重食甘饴,他们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了深思熟虑,周到安排。尽可能做到胸有成竹。在制定了科学的治疗方案,合理分工,做足了防止窒息的准备后,窦教授率领他的团队于12月27日下午披挂上阵,在放射科“火眼金睛“的引导下,一举突破“封锁线”,并将导尿管的球囊准确的放置于痉挛不开放的食管入口处,通过多个回合对球囊注水与抽水,痉挛的环咽肌被反复牵拉,每天一次。一连几天重复这样的争夺战,到了第4次终于如愿以偿,食物可以顺利通过了环咽肌进入食道,莫老太又重食甘饴(见图),瞧!莫老太多么津津有味地进食久别了的心爱食品。

此种方法并非尽善尽美,而且只针对环咽肌痉挛(失弛缓症)患者,您可能又要问,这种方法安全吗?会不会产生感染与窒息?诸位读者尽可以放心,导尿管插入鼻腔里虽然名字不好听,但绝对清洁无菌。其次该管子有2个入口,专门通过其中一个入口注水到球囊里,通过与一个注射器相连,一旦球囊滑上来,立即就可将水抽出来,因此不会堵住喉头产生窒息,真可谓“越是藏在敌人的眼皮底下越安全”啊!

图文:窦祖林

时间:2007-03-1616:48:12
关键词: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吞咽障碍知多少...”相似的文章

更多>>

咽肌痉挛疾病

检查咽喉部可看到某种肌肉阵挛 1.先将光线照于患者唇部,嘱患者张口,注意唇部和口腔情况,包括舌、牙齿、牙龈、口腔粘膜、口腔底部、硬腭、颊部及涎腺开口部。 2.以压舌板将舌前2/3轻轻压下,即可见口咽部。咽反射...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