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痒疹

痒疹

时间 : 2009-11-27 03:11:49 来源:www.clinixoft.com

[摘要]

医宝问病网 - 科凌力医学软件(深圳)有限公司

结节性痒疹PrurigonodularisPrurigonodularisL28.1疣状固定荨麻疹,结节性苔藓。张学军:《皮肤性病学・第6版》痒疹是一组以风团样丘疹、结节、奇痒为特征的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王坤山编《现代中西医诊疗丛书皮肤病学》结节性痒疹又称疣状固定荨麻疹或结节性苔藓,以结节损害伴有剧痒为特征。多为夏秋季节。张学军:《皮肤性病学・第6版》病因不明,其发病可能与变态反应、神经精神因素、遗传过敏体质有关,其他因素如虫咬、病灶感染、胃肠道功能紊乱及内分泌障碍等也常有影响。多认为发病机制与变态反应有关。王坤山编《现代中西医诊疗丛书皮肤病学》病因尚不明了,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因与夏秋季毒蚊、小虫或臭虫、蚂蝗等叮咬关系密切,因此可能是虫咬皮炎的一种特殊类型。部分患者常出现胃肠功能及内分泌功能紊乱。由于本病常受神经精神因素的影响,所以也有认为是一种不典型的局限性神经性皮炎。同时有人认为可能与谷胶过敏有关。王坤山编《现代中西医诊疗丛书皮肤病学》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有乳头瘤样增生及表皮向下不规则生长,真皮内血管扩张、水肿及血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及皮神经增生,用银染色可见皮肤神经增多、增粗。张学军:《皮肤性病学・第6版》(一)急性单纯性痒疹:即丘疹性荨麻疹(papularurticaria),可能与昆虫叮咬、肠道寄生虫及某些食物有关。患者常具有过敏性体质,多累及儿童及青少年,易于春秋季发病。好发于腰背、腹、臀、小腿等部。皮损为红色风团样丘疹,直径1~2cm,呈纺锤形或圆形,中央常有丘疱疹、水疱或大疱,多群集但较少融合。自觉瘙痒,反复搔抓可继发感染。一般发疹1周后逐渐消退,病因未去除可反复发生。(二)慢性痒疹:1.慢性单纯性痒疹:多累及成人,尤以女性多见。好发于躯干和四肢近端。基本皮损为米粒到绿豆大小的淡红或近乎皮色的坚实丘疹,其上有一小水疱,群集或散在分布。自觉剧痒,多因搔抓后于丘疹周围起红色风团晕,成为典型的风团样丘疹,风团消失后丘疹顶部表皮剥脱、结血痂,愈后遗留色素沉着斑和萎缩斑点;也可因长期反复发作和搔抓形成苔藓样变。病程慢性迁延。2.早发性痒疹(prurigoinfantilis):好发于1~5岁儿童的四肢伸侧。基本皮损为绿豆大小风团样丘疹,继而转变为肤色质硬丘疹。瘙痒剧烈,搔抓后皮肤常有抓伤、血痂、化脓,久之皮肤弥漫性增厚、色素沉着,也可呈湿疹样变,皮损广泛者常伴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病程慢性迁延。3.结节性痒疹(prurigonodularis):好发于四肢,尤以小腿伸面多见。皮损初起为水肿性红色坚实丘疹,迅即呈黄豆或更大的半球状结节,继之顶部角化明显呈疣状增生,表面粗糙,转成暗褐色,常散在分布,数个到上百个,或偶见密集成群。自觉剧烈瘙痒,系阵发性,常难以忍受,但一般仅限于结节。可自行消退并遗留色素沉着或瘢痕,也可因搔抓致结节顶部出现血痂、抓痕和苔藓样变。(三)症状性痒疹:常发生于妊娠妇女(妊娠性痒疹)或肿瘤(如淋巴瘤或白血病)患者,可能与体内代谢产物或自身变应性因素有关。妊娠性痒疹的发生率约2%,多累及妊娠两次以上的妇女;好发于躯干上部及四肢近端;基本皮损为剧痒的风团样丘疹,有时为丘疱疹,搔抓后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着等改变;一般产后3~4周自行消失,再次妊娠很少复发。可造成死胎率约2.5%。王坤山编《现代中西医诊疗丛书皮肤病学》(一)多见于成年人尤以成年女性为多,多有昆虫叮咬史。(二)好发于四肢伸侧,尤以小腿伸侧为多.其它部位亦可发生。(三)阵发性剧烈瘙痒,尤以夜间或情绪紧张时为甚。(四)基本损害为散在分布的黄豆至樱桃大近皮色、褐红或褐色表面光滑的坚实结节。继之因搔抓致结节表面粗糙,角质增厚或呈疣状,发生苔藓样变。常因搔抓而致出血和结痂符。(五)病程慢性,有的长期不愈。王坤山编《现代中西医诊疗丛书皮肤病学》(一)基本损害为散在分布的黄豆至樱桃大皮色、褐色或褐色红表面光滑的坚实结节,常因搔抓而表面粗糙、增厚或呈苔藓样变。(二)好发于四肢伸侧,尤以小腿伸侧为多。(三)阵发性剧痒,病程慢性,多经久不愈。张学军:《皮肤性病学・第6版》急性单纯性痒疹应与荨麻疹进行鉴别;慢性单纯性痒疹应与特应性皮炎、慢性湿疹、疥疮等进行鉴别;结节性痒疹应与寻常疣、疣状扁平苔藓、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等进行鉴别。王坤山编《现代中西医诊疗丛书皮肤病学》(一)痒疹:丘疹小而数目很多,瘙庠可随季节减轻或加重。(二)疣状扁平苔藓:由褐色或紫红色多角形扁平小丘疹聚合成的斑块或疣状损害,周围可有散在多角形扁平丘疹,表面可有魏克姆纹。(三)丘疹性荨麻疹:为红色梭形风团性丘疹,或见有丘疱疹、水疱等皮损。(四)多发性寻常疣:一般无瘙痒。多发部位在头皮、面、手足等处。张学军:《皮肤性病学・第6版》去除各种致病因素(如虫咬、局部刺激、相关疾病等)。(一)外用药物治疗:局部常用糖皮质激素和角质剥脱剂,封包可增强疗效,结节性皮损可用糖皮质激素皮损内注射。(二)内用药物治疗:可口服抗组胺药,并同时服用镇静抗焦虑药物;皮损广泛者可口服雷公藤多甙、沙利度胺,亦可用普鲁卡因静脉封闭;广泛的结节性皮损和瘙痒难以忍受者可短期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30-40mg/d口服);UVB光疗或PUVA疗法对顽固性皮损常有效。王坤山编《现代中西医诊疗丛书皮肤病学》(一)全身治疗:1.防止昆虫叮咬,寻找并去除可能的致病因素。2.抗组织胺药:联合应用抗组织胺药,如赛庚啶2mg,每日3次,口服;多虑平25mg,每日3次,口服;酮替酚1mg,每日3次,口服;甲氰咪胍0.2mg,每日3次,口服;苯海拉明2mg,每日3次,口服等。3.抗组织胺类药物效不佳时,可选用雷公藤每次2片,每日3次,口服。也可选用反应停等药物或短期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二)局部治疗:多选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外用制剂包括软膏、硬膏或霜剂等,如去炎松尿素软膏、地塞米松软膏、恩肤霜、肤疾宁硬膏等外用。或将上述外用制剂直接涂于皮损后,再用大于皮损区域的肤疾宁硬膏外贴,效果较好。另外也可选用5%-10%硫磺煤焦油软膏,25%蛇床子酊等外用。(三)皮质类固醇激素如强地松龙、确炎舒松A等局部皮内注射,多获良效。每次注射量根据病损大小而定。四、物理疗法对比较顽固的皮损,可采用冷冻、激光、电灼等方法,疗效满意。王坤山编《现代中西医诊疗丛书皮肤病学》本病形成的原因,大多为夏秋季节湿热积聚或毒蚊、毒虫叮咬而成;少数可因忧思郁怒,七情所伤,冲任不调,营血不足,脉络瘀阻,肌肤失养所致。王坤山编《现代中西医诊疗丛书皮肤病学》(一)血瘀:皮损硬坚,结节增生粗糙,其色紫黯,舌黯红,脉迟缓。证属脉络瘀阻。(二)湿毒:皮损浸渍,结节增生成疣状,其色灰褐,瘙痒剧烈,舌淡红,脉弦数或脉弦滑。证属湿热积聚。王坤山编《现代中西医诊疗丛书皮肤病学》(一)辨证选方:1.血瘀治法:活血化瘀。方药:血府逐瘀汤,大黄蛰虫丸。剧痒不止选加全虫10g,皂角刺20g,夜交藤30g,土茯苓30g等;或用山甲10g,全虫10g,皂刺15g,桃仁10g,红花、当归、川芎、三棱、莪术各10g组方治疗。2.湿毒治法:除湿解毒。方药:全虫方加减。萆Z、薏仁、黄柏、赤芩、丹皮、泽泻、滑石、通草各15g。久病者加北芪10g,丹参30g;兼有热证皮损潮红者,可用萆Z渗湿汤加减。(二)针灸1.针法:上肢可选曲池、外关、合谷、中渚;下肢可选用风市、阴陵泉、足三里、足临泣,均采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或选用丹参注射液作穴位注射,每周1-2次。2.灸法:上肢患病取膈俞,下肢患病取血海,用艾条施灸,每次10-20次,10次为1疗程。(二)外治法:可用25%百部酊外搽,或用10%明矾水外搽,或用复方土槿皮酊外搽,每天2次。王坤山编《现代中西医诊疗丛书皮肤病学》(一)中药内服配合西药外用:据情选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利湿止痒的中药内服,局部可用激素类软膏、硬膏或霜剂,或在中药内服的同时,进行局部封闭治疗。(二)中西药同时内服:方用中药活血化瘀,除湿解毒的同时,合用抗组织胺类或雷公藤,反应停一类的西药内服。(三)西药内服配合针灸治疗:在全身给予抗组织胺类药物的同时,配合针法或灸法。(四)中西药同时外用:对较顽固者可用中西药交替外用的方法。1.王坤山编《现代中西医诊疗丛书皮肤病学》,中国中医学出版社,1996,P2852.张学军:《皮肤性病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P125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痒疹 ”相似的文章

更多>>

痒疹疾病

主要为病理切片检查:可观察到呈非特异性苔藓样组织反应,表皮角化不全,表皮嵴延长,细胞间水肿,基底细胞液化变性,血管周围细胞浸润及血管扩张,色素部位显示色素失禁。 偶见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加。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