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赏50币回答:(26)眩晕病史-一寻求帮助!
性别:女
年龄:63岁
1.2007年4月份前,常感
头昏脑胀,不舒适;
2.2007年4月份后,突然感觉天旋地转伴有呕吐,大汗,大汗后发冷,不能睁开眼睛,眩晕严重并发生卒倒
昏迷状态,送院治疗体温血压均无,做脑CT,心电图显示脑梗,心肌有点缺血,抢救治疗,输液后症状缓解(吊扩张血管等药物点滴),一周后出院,出院后1-2周,眩晕再次发生,症状也是大汗,呕吐,不能移动,天旋地转,再次入院输液治疗.
3.出院后头部一直仍有不适和昏沉感,后慢慢发现左耳有耳鸣现象;
4.2007年-2009年4月期间均有眩晕发作,只能平躺,不能移动,不能睁眼,并伴有呕吐,持续时间不定,常失眠,发作不严重时,去吊参麦,丹参等点滴缓解.2008年左耳耳鸣加重,至今听力下降严重,几乎丧失,现左耳仍有敲打声音.
5.2009年5月因之前有去打点滴,心情较舒畅,头脑不适感消失,也无眩晕发作,服用过:天麻杜仲丸,西比灵,敏史朗,拜阿司匹林,心脑康药物.
6.2009年6月开始,头脑又出现昏沉状态,头脑和颈脖子感觉发胀无眩晕发作,但有失眠,
盗汗症状,到院就诊,血压偏低,服药:参氏五味子以及百乐眠胶囊;
7.2009年7月4日,凌晨5点30左右,躺床上眩晕发作,大汗,伴有呕吐,肢体发冷,服用“敏史朗”2片,平躺休息,症状缓解.
8.2009年7月5日前往医院“神经科”就诊,做“经颅多普勒(TCD)”以及“心电图”检查.
A,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报告如下:
所测各动脉血流方向正常,频音正常,频谱形态呈波峰后移,1)双侧眼动脉,颈内动脉血速未见异常;2)双侧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未见异常;3)双侧颈总动脉血速不对称,右侧偏慢.
提示:1)符合脑动脉硬化之TCD频谱改变.2)建议做颈部彩B检查.
B,心电图检查报告如下:
1)窦性心律2)电轴左偏(-34度)3)左前分支传导阻滞4)ST-T改变.
服药一周“肌苷,敏史朗,通心络胶囊”
7月9日,凌晨眩晕发作,7月10日前往医院“神经科”就诊,测量血压为:90/65,做“头颅平扫CT”,影象表现如下:
脑实质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脑室,脑池及脑沟的大小,形态及密度未见明显异常,中线结构未见移位.
诊断意见:颅脑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必要时复查.
医生开7天点滴,“醒脑静,CDPC,VitB6”等输液,并服用“天丹通络胶囊”,输液后第二天,7月11日凌晨又发作眩晕,服用敏史朗和西比灵,7月16日七天点滴打完,无明显改善,7月17日,前往医院“心血管”就诊,测量血压为:90/60,医生改用“丹参”和“参麦”输液三天,输液前两天,睡眠比较好,头昏沉状况缓解,7月20日凌晨4点左右,眩晕再次发作,7月21日前往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做“颈椎正侧双斜位”X线和“耳朵纯音测试”以及“双耳乳突3D―CT”.
1,“颈椎正侧双斜位”X线影象表现如下:
颈椎生理弯曲存在,顺列良好;
颈3-7椎体边缘见轻度唇状骨质增生影,以后缘为主;
颈椎间隙未见狭窄;双侧颈6/7椎间孔变小;
颈6/7局部前纵韧带钙化.
诊断意见:
颈椎病.
2,“双耳乳突3D―CT”影象表现如下:
双侧外耳道通畅,鼓膜未形态和大小正常,未见异常密度影,鼓室各壁光整,听小骨链完整,未见破坏.
双侧乳突突气房透亮清晰,未见异常密度影,骨质结构正常.
双侧听道对称,大小,形态正常,无骨质破坏及增生.
诊断意见:双侧中耳,乳突CT平扫未见明确异常.
发生的数次眩晕均发生在夜晚或凌晨,转动睡姿,从左侧或右侧睡姿改为平躺时肚子感觉翻滚马上出汗,
恶心,呕吐发生眩晕.
性别:女
年龄:63岁
1.2007年4月份前,常感头昏脑胀,不舒适;
2.2007年4月份后,突然感觉天旋地转伴有呕吐,大汗,大汗后发冷,不能睁开眼睛,眩晕严重并发生卒倒昏迷状态,送县城医院治疗体温血压均无,做脑CT,心电图显示脑梗,心肌有点缺血,抢救治疗,输液后症状缓解(吊扩张血管等药物点滴),一周后出院,出院后1-2周,眩晕再次发生,症状也是大汗,呕吐,不能移动,天旋地转,再次入院输液治疗.
3.出院后头部一直仍有不适和昏沉感,后慢慢发现左耳有耳鸣现象;
4.2007年-2009年4月期间均有眩晕发作,只能平躺,不能移动,不能睁眼,并伴有呕吐,持续时间不定,常失眠,发作不严重时,去吊参麦,丹参等点滴缓解.2008年左耳耳鸣加重,至今听力下降严重,几乎丧失,现左耳仍有敲打声音.
5.2009年5月因之前有去打点滴,心情较舒畅,头脑不适感消失,也无眩晕发作,服用过:天麻杜仲丸,西比灵,敏史朗,拜阿司匹林,心脑康药物.
6.5月底到广州,2009年6月开始,头脑又出现昏沉状态,头脑和颈脖子感觉发胀无眩晕发作,但有失眠,盗汗症状,到院就诊,血压偏低,服药:参氏五味子以及百乐眠胶囊;
7.2009年7月4日,凌晨5点30左右,躺床上眩晕发作,大汗,伴有呕吐,肢体发冷,服用“敏史朗”2片,平躺休息,症状缓解.
8.2009年7月5日前往广州华侨医院“神经科”就诊,做“经颅多普勒(TCD)”以及“心电图”检查.
A,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报告如下:
所测各动脉血流方向正常,频音正常,频谱形态呈波峰后移,1)双侧眼动脉,颈内动脉血速未见异常;2)双侧椎动脉以及基底动脉未见异常;3)双侧颈总动脉血速不对称,右侧偏慢.
提示:1)符合脑动脉硬化之TCD频谱改变.2)建议做颈部彩B检查.
B,心电图检查报告如下:
1)窦性心律2)电轴左偏(-34度)3)左前分支传导阻滞4)ST-T改变.
服药一周“”
7月9日,凌晨眩晕发作,7月10日前往中山大学第六医院“神经科”就诊,测量血压为:90/65,做“头颅平扫CT”,影象表现如下:
脑实质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脑室,脑池及脑沟的大小,形态及密度未见明显异常,中线结构未见移位.
诊断意见:颅脑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必要时复查.
医生开7天点滴,“醒脑静,CDPC,VitB6”等输液,并服用“天丹通络胶囊”,输液后第二天,7月11日凌晨又发作眩晕,服用敏史朗和西比灵.
7月16日七天点滴打完,无明显改善
7月17日,前往中山大学第六医院“心血管”就诊,测量血压为:90/60,医生改用“丹参”和“参麦”输液三天,输液前两天,睡眠比较好,头昏沉状况缓解.
7月20日凌晨4点左右,眩晕再次发作
7月21日前往中山大学第六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做“颈椎正侧双斜位”X线和“耳朵纯音测试”以及“双耳乳突3D―CT”.
1,“颈椎正侧双斜位”X线影象表现如下:
颈椎生理弯曲存在,顺列良好;
颈3-7椎体边缘见轻度唇状骨质增生影,以后缘为主;
颈椎间隙未见狭窄;双侧颈6/7椎间孔变小;
颈6/7局部前纵韧带钙化.
诊断意见:颈椎病.
2,“双耳乳突3D―CT”影象表现如下:
双侧外耳道通畅,鼓膜未形态和大小正常,未见异常密度影,鼓室各壁光整,听小骨链完整,未见破坏.
双侧乳突突气房透亮清晰,未见异常密度影,骨质结构正常.
双侧听道对称,大小,形态正常,无骨质破坏及增生.
诊断意见:双侧中耳,乳突CT平扫未见明确异常.
几次眩晕均发生在夜晚或凌晨,转动睡姿,昨侧或右侧睡姿改为平躺时肚子感觉翻滚马上发生眩晕.
这是我母亲眩晕,从内科,看到神经科,到心血管科,再到耳鼻喉科都就诊过,却都没有定论和确诊针对治疗,每每看到母亲发作眩晕时的痛苦,却无能为力,心理很难受,医药费用花了很多,但很是茫然,希望有好的医生能忙!根据病症请好心医生看看,是否能确定我母亲的眩晕是由颈椎病引起椎动脉颈椎病,还是脑血管性眩晕?还是什么?确诊后才能针对治疗,非常感谢!
补充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