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16421种疾病

扫一扫官方微信
关注更多健康资讯

问专家

提建议

回顶部

您所在的位置: 久久医生网> 疾病百科> 疾病症状>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中医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方法

时间 : 2009-11-26 19:21:18 来源:www.mgy120.net

[摘要]

中医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方法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在临床上可分为急性活动期和好转稳定期。在闭塞性脉管炎的中医治疗中,分期辩证极其重要。急性期根据“邪”的性质,分别采取清脉化湿和清热凉血等治疗,重在祛邪。稳定期以补虚扶正为主。
(1)急性活动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主要表现为湿热入络证和湿热化毒证。
湿热入络证:间歇性跛行突然加重,跛距缩短,患足紫红、静息痛剧烈,得热反而症状加重。双下肢可出现紫红结节、条索,自觉疼痛;或有肢端坏疽者,局部肿胀灼热,分界不清,呈渐进性发展。全身可有发热口干,便于溲黄,舌红少苔,脉细数。治以清热凉血法治疗为主。处方:牛角片、紫草、垂盆草、生槐花、丹皮、生地、甘草。热重者可加水牛角粉、牛黄粉吞服。
湿热化毒证:肢端坏疽,创面湿性糜烂,分泌物稠厚;周围红肿,分界不清,静息痛剧烈,可伴有下肢红肿条索结节。全身可有发热,口苦,胸闷纳呆,舌苔黄腻,舌质红,脉细数。治以清脉化湿解毒法治疗为主。处方:茵陈蒿、栀子、苦参、垂盆草、制大黄、土茯苓、碧玉散。热重者可加生大黄、黄芩、黄连等;湿重者可加车前子、薏苡仁、苍术等。
(2)好转稳定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主要表现为气虚血瘀证和气阴两虚证。
气虚血瘀证:患足发凉、乏力,间歇性跛行稳定在某一水平。坏疽或分界清晰,局部肿胀消退,或溃面内芽清洁,静息痛消失,患肢无结节条索起伏。趾色紫暗,偏凉,全身可有乏力自汗,面色光白,舌苔薄白,舌质淡胖,脉细。治以补气活血法治疗为主。处方:党参、黄芪、白术、益母草、桂枝、牛膝、炙甘草。患肢瘀紫深者可加三七;肢体发凉明显者加用熟附片、细辛等。
气阴两虚证:患肢乏力、汗出,足趾或足跖部枣红,趾甲松脆,汗毛脱落,肌肉萎缩;创面肉芽淡红,无明显疼痛。全身可有自汗、盗汗,口干纳差,舌苔薄白、嫩红,脉细。治以益气养阴法治疗为主。处方:黄芪、党参、川石斛、玄参、当归、怀牛膝、甘草。患足枣红伴灼热、口干者,可加用生地、丹皮;腰膝酸软者加补骨脂、熟地等。
(3)外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可根据具体症状选用下列方法。①消肿止痛:紫清膏,用于肢体浅静脉条索红肿、疼痛,或干性坏疽周围肿胀疼痛,每日1~2次外敷。②祛腐拔脓:捞底膏,用于坏死溃疡创面黄腐不清,不易脱落者,每日1次外敷创面。③拔湿生肌:拔湿长皮膏,适用于创面肉芽淡红,分泌物清稀而多,愈合较慢者,每日1次外敷。④溃疡坏疽清创术:可采用多次或一次性清创,如分次(蚕食)清除失活组织,每次应以无明显出血为原则;如果一次性较彻底清除坏死组织或做截趾(指)手术,须待坏死分界完全形成,近端肿胀消退时方可进行,必要时可做缝合以缩减创面。



分享到:

更多文章>> 与“中医治疗血栓闭塞...”相似的文章

更多>>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疾病

一、肢体抬高试验(Buerger氏试验) 患者平卧,患肢抬高45°,3分钟后,观察足部皮肤色泽变化;然后让病人坐起,下肢垂于床旁,观察肤色变化,若抬高后足趾和足底皮肤呈苍白或腊黄色,下垂后足部皮肤为潮红或出现斑... 详细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0-2024 www.9939.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皖ICP备18005611号-6

特别声明: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